今年广州车展开展第一天,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看似毫不相关的事儿,如果在2.1展馆里走一圈,其实就能体会到,无论是琳琅满目的展车,还是廉玉波成为院士,都是顺理成章,相辅相成。 走进2.1馆,比亚迪的展台绝对是焦点。仰望U8、方程豹豹5这些车围满了人,技术讲解区里外三层。这种热闹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更像是在逛科技展。廉玉波能当选院士,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堆出来的。他带着团队搞出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这些玩意儿,把电动车自燃的痛点解决了,续航里程也提上来了。车展上那些亮眼的新车,哪个离得开这些核心技术? 院士头衔挂在一位车企首席科学家身上,信号挺明显的。过去院士多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现在产业界的顶尖专家也能获得认可。这说明咱们国家越来越看重技术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实验室里的论文重要,能让老百姓开上更安全、更便宜的好车,这种贡献同样值得最高学术荣誉。 这事儿对行业也是个鼓舞。车企搞研发不能光盯着明天要卖什么车,总得有人盯着五年、十年后的技术。院士称号既是对廉玉波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比亚迪长期投入研发的一种回响。其他车企看到这路子能走通,会更愿意在基础研究上砸钱,而不是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跑。 不过也得冷静想想,个人荣誉和企业成就之间需要一点区分。廉玉波的当选是学术界对技术贡献的认可,但车卖得好不好还得看市场接不接受。技术再厉害,要是价格太高、服务跟不上,消费者照样不买单。院士头衔给品牌加了分,最终说话算数的还是产品本身。 换个角度琢磨,咱们的院士制度是不是也在变?以前更偏向理论突破,现在能包容工程应用型人才,这种转变挺健康的。科学技术就得和产业拧成一股绳,创新才更有劲儿。比亚迪的车在展馆里闪光,它的首席科学家当选院士,两件事摆在一起,恰恰说明中国制造正在往“中国智造”的路上扎实地走。 广州新能源专家 广州比亚迪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