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再爆丑闻,被杜特尔特抓住了把柄,终于扳回了一局!ICC这次是真栽在自

易云的世界 2025-11-26 14:48:11

国际刑事法院再爆丑闻,被杜特尔特抓住了把柄,终于扳回了一局!ICC这次是真栽在自己手里了,被关押在海牙监狱8个月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没靠强权没靠外交施压,就凭着对方的程序漏洞,硬生生在绝境中扳回关键一局。   事情从今年3月说起,ICC以“反人类罪”名义,对杜特尔特发出逮捕令,罪名不轻,76条人命,时间跨度从他当市长一直拉到总统任内。   这不是开玩笑的指控,杜特尔特一落地马尼拉就被送去了海牙,直接进了斯海弗宁根监狱,等着接受国际法庭的审判。   按理说案件有条不紊地推进才对,可没想到到了8月,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突然打出一张“健康牌”,说他身体状况不行,无法参与诉讼,这一招直接让ICC措手不及,原定9月23日的听证会被迫推迟,案件就此陷入了拖延。   接下来剧情开始反转,ICC为了确认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组建了一个三人专家组,结果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离谱”。   第一个专家居然有人格争议,面临吊销执照;第二个专家更离谱,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堆偏激言论,根本谈不上中立;最后 ICC不得不重新选人一拖再拖,评估时间一改再改,从10月拖到了12月。   杜特尔特团队可没闲着,他们精准“狙击”了ICC这个漏洞百出的专家遴选流程,一边递交证据,一边申请撤换专家。连检察官团队都不得不点头承认,这几位专家确实不合适。   预审分庭最后干脆公开批评ICC注册处“审核不严”,要求他们“改进机制”。这等于是自家法庭给自己打脸,可见程序失误之严重。   这一波操作下来,杜特尔特的审判节奏被彻底打乱,从原本的“铁证如山”,到现在的“专家都没选好”,他不但争取到了时间,也暂时把自己从聚光灯下拉了下来,审判还在继续,但节奏已经被他牢牢掌控。   ICC这次的失误不只是办案不利,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其“专业性”和“中立性”的质疑,一个本应代表国际正义的机构,在信息化时代居然连社交媒体都不查?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   杜特尔特的辩护策略很聪明,不去硬碰检方的指控,而是抓住程序漏洞“按规矩玩”,他没喊冤、没搞政治秀,而是用一套“技术流”打法,把ICC自己的短板变成了突破口。   再看ICC的反应,从最初的强势推进,到现在的“内部整顿”,无形中也暴露了他们在制度执行上的混乱。   尤其是在专家遴选的问题上,预审分庭用词并不客气,直言“注册处未尽责”,甚至要求“改革流程”。这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制度性漏洞。   更让外界讽刺的是,这并不是ICC第一次出现“双标”质疑,从非洲到亚洲,ICC的“关注重心”总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而像美国、以色列这些案件,要么被搁置,要么压根立不起来,2023年ICC对普京发出逮捕令,可人家2024年照样访问盟国,没人敢动他一根毫毛,这种“护照决定审判”的逻辑,早已让国际社会心生不满。   就连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都忍不住开炮,说ICC“看护照颜色办案”。这话虽然尖锐,却不无道理。   ICC在处理杜特尔特这样“好拿下”的对象时展现出十足的效率,而面对真正的“大国领袖”,却连调查权限都拿不出来,杜特尔特这次能抓住程序漏洞反击,也正是因为ICC自身早已失去了“道义上的高地”。   这场官司的背后,也不仅仅是法律问题那么简单,菲律宾国内的政治风向也在悄悄变动。现任总统小马科斯,一开始对ICC的态度很明确:不配合。   但谁也没想到他后来突然变调,协助ICC逮捕了杜特尔特,这一下把外界看得一头雾水,连菲律宾媒体都猜测:这是清除政治对手的手段?   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当然不干,马尼拉、达沃市乃至远在荷兰的海牙,都出现了大规模抗议,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南部地区,他依然是民众心中的“铁腕象征”。   菲律宾武装部队也在逮捕后罕见发声,表示“准备维护国家安全”。这不是空话,而是暗示:局势一旦失控,军方不会袖手旁观。   与此同时小马科斯政府自身也不稳,最近一段时间被曝出防洪工程腐败问题,支持率一路下滑,在这种背景下,杜特尔特家族反而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政治上讲究的就是时机,而这场官司虽然还没结束,但杜特尔特已经用程序战打了一场漂亮的“反攻战”。   更深层的问题是:ICC这次的翻车,不只是让杜特尔特得利,更可能让整个国际刑事司法体系变得更加失信。   未来再有类似案件,被告方都会参考这次的打法,从程序入手、从漏洞下手,这不仅让ICC的效率难以保障,也让“国际正义”的旗子更难被人信服。   参考资料: 国际刑事法院推迟杜特尔特案听证会 2025-09-09 新华网 外媒:因“禁毒”,杜特尔特被指控涉及三项危害人类罪2025-09-24 中国日报网

0 阅读:1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