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年,被囚禁长达26年的康熙皇长子胤褆,以63岁之龄病逝。这位圈禁半生的皇子,竟留下了二十九个孩子。 胤褆的府邸门前常年有兵丁站岗,围墙之内,他早已不问朝政,但院中传出的孩童哭声却从未断绝。雍正得知他病亡,冷笑了一句:“真有能耐,关了这么久,还能养出一窝人来。”然而这句嘲讽的背后,却道出了一位帝国长子的失落与挣扎。 年少时的胤褆,曾是皇子中最被寄予厚望者之一。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反叛,胤褆随福全出征乌兰布通。在战场上,年仅十九岁的胤褆表现尚可,回朝后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赐。他的确尝过掌军的滋味,也曾以皇长子的身份被朝臣高看几眼。 太子胤礽两废之后,朝野一度动荡。康熙四十七年,木兰围场,胤褆趁着太子刚被罢黜的当口,当面对康熙进言,称可代父诛之。康熙脸色骤变。帝王最忌子嗣相残,胤褆这一句话,彻底砸断了自己的前程。 不久,三皇子胤祉又奏称胤褆施用魇镇,用木人咒杀太子。康熙震怒,直接下旨将胤褆圈禁。那年,胤褆三十七岁,尚未年老,也未至中衰,却再也没有机会迈出王府一步。 《清实录》有记载,康熙虽下令圈禁,却未断其生计,府内食用、衣料、仆役皆按亲王例供给,妻妾也得以留宿。但这不代表胤褆在墙内活得体面。 他起初每日读书练字,幻想有朝一日父皇回心转意。可等来的却是胤礽复立,又废,胤禩、胤禟权势日增,他却连纸笔也渐渐失了兴趣。 胤褆的府内后院不大,但人多。《爱新觉罗宗谱》记载,他一生育有十五子、十四女,其中大多数出生在他被圈禁之后。最小的儿子出生时,他已五十八岁。 那些孩子从未在宫门之外留名,因父为罪藩,无权任职,也不能应试,只能在宗室名册中挣得一个虚位。 其中三子爱贵曾试图在雍正朝为父鸣冤,被礼部拦下,终无果而返。其他儿子多因病夭折,或默默老去。 虽说“子孙繁衍”,但实质只是一个囚禁之人在生命最后的挣扎。 胤褆死后,雍正并未为其举行隆重仪式,只让人按亲王例葬入皇陵旁别所。他的孩子也未有因父之死获得任何赦免。 “帝王之家,恩怨皆纸薄。”历史翻过那一页,没有人再提起这位皇长子曾有的功绩、野心与失误。他的故事,最终被埋在了宗谱的行列里,和那二十九个名字一起,沉寂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