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写通讯稿被毛主席批评:没有我,中国人民就不能取得成就?
自上世纪50年代起,毛主席的著作与思想在非洲、拉美引发热烈反响,这些地区的领导人与知名人士阅读其著作、学习其思想,并期望访华,亲耳聆听毛主席的教诲。
1960年,非洲与拉丁美洲多国不同阶层的人士远赴中国,历经长途跋涉后,成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于河南视察期间,在省委招待所接见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此次接见属外事活动,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熊向晖参会,并全程记录毛主席与外宾的会谈过程。
熊向晖是我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谍战一线成绩斐然,被毛主席赞为“能顶几师之人”,周总理亦称其为与“龙潭三杰”齐名的“龙潭后三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负责外交工作,参与多次重大外交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他担任了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代表。
熊向晖在谍战与外交工作中均表现出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取得卓越的成就。
1960年,毛主席接见拉美客人后,熊向晖遭到罕见批评。这一情形引发疑问,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此次批评?
事情的起因源于毛主席接见拉美客人时的讲话。该讲话是事件的根源,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直接关联到后续发展。
会见拉美客人时,毛主席心情愉悦,因“有朋自远方来”,在开场白中,他向客人表达了真诚的欢迎之情。
随后,毛主席的一句话,引得在座的客人们纷纷展开讨论。
毛主席秉持谦虚态度,希望学习他人长处,提议客人们在介绍各自国家情况时,也对中国提出宝贵建议和批评。
这句话让客人交头接耳,他们知中国在毛主席领导下取得世界瞩目成绩,为学习而来。今毛主席却邀他们提建议和批评,他们想不出还能有何建议。
因此,一位客人起身道:“我们来此是为了向毛主席学习,恳请毛主席多给予指示。”
此话引起众人附和,大家一致请求毛主席多讲几句。
见众人热情高涨,毛主席谦逊起身,对众人言:“诸位让我作指示,实不敢当,但可分享些情况与建议。”
随后,毛主席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及建国十年来的发展工作,同时详细阐述了期间取得的经验。
毛主席的讲话令在场客人凝神倾听,纷纷认真记录。见状,毛主席在讲话尾声特意提醒大家注意。
欢迎参考中国经验,包括革命与建设。但需注意,中国有其独特历史条件,仅供借鉴,你们的经验也需基于自身历史条件。
这句话体现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的风格,因国情各异,中国经验非普遍适用。他提醒客人勿生搬硬套,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
大家心领神会毛主席的提醒,面对面聆听他诸多教诲已让他们倍感开心,尤其是其幽默风趣的讲话,更让他们听得入迷,不觉间,一个下午悄然流逝。
会见结束后,熊向晖按惯例撰写了会见通讯稿。正是这份通讯稿,导致他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
稿子并未出现重大纰漏。熊向晖在外事工作十年,对通讯稿撰写极为熟悉。长期习惯使他能在外事活动结束时,即已构思完成稿件。
因此,在常规情况下,熊向晖撰写的通讯稿基本不会存在重大失误。
此次,他提交写好的通讯稿给上级审阅无误,按常规流程,稿件很快就能按既定路线发出。
上级将通讯稿提交至毛主席处做终审时,审稿过程遇阻。
得知稿子被毛主席扣留,熊向晖心中不安,开始回想稿件每字每句,担心自己犯了低级错误,惹人笑话。
熊向晖忐忑时,接工作人员通知,毛主席欲在中南海办公室会见他。
这让熊向晖愈发不安,怀疑自己是否犯错。他带着不安前往中南海,觐见了毛主席。
见面时,毛主席即递上熊向晖的稿子,示意他仔细阅读。
熊向晖发现,毛主席已对稿子进行批改,主要在原稿基础上做了三处改动。
第一个修改处,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调整为“中国人民在自身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第二个修改之处,是在“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前增添了“一定会”三字,以此表达必胜的决心。
最后一处修改是将“感谢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调整为“感谢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简而言之,即将“称赞”替换为“友谊”。
熊向晖阅毕,毛主席询问:“向晖同志,对于修改内容,你有何个人见解?”
熊向晖知晓,毛主席在询问他是否明白改字缘由。当时,他对第二、三处改动能够理解。
在第二个表述中,加“一定会”表必然性;第三个地方将“称赞”改为“友谊”,使整句含义与意境大幅提升。
熊向晖坦诚阐述了对两处的理解,但对“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改为“中国人民在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表示不解。
他最不解的是,毛主席为何要删去“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这句话,并且还要将“伟大成就”中的“伟大”一词去掉。
因此,熊向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不解之处。
听完熊向晖的疑问,毛主席神色严肃,语气庄重,点燃烟后,详细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首先,去掉“伟大成就”中的“伟大”,因毛主席认为,新中国成立11年来虽有成绩,但仍远未达到“伟大”的程度。
毛主席告诫熊向晖,虽外界见中国大变,但勿因夸赞自得。当前民生依旧艰难,何谈“伟大”。
解释后,熊向晖明白这是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态度,且所言属实,因此他理解了这个改动。
他对于将“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修改为“中国人民在自身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这一点,依然感到困惑不解。
他询问毛主席,当前成就确是在您领导下取得,符合事实,是否无需再改动。
熊向晖言罢,毛主席严正回应:“为何非提毛泽东领导?无我,中国人民便不能成就事业乎?”
毛主席意识到口气严厉,遂缓言:“称‘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成就’属唯心史观,唯物史观乃人民创历史,人民自给成就。”
见熊向晖面露不解,毛主席耐心解释。
1927至1949年,赶走日寇、推翻压迫靠人民支持。1949年后,建设成就源自人民奉献。若说我们有成就,皆是人民自身努力的结果。
说到最后,毛主席强调,“中国人民的成就,含我、你及广大群众。我只是人民一员,应突出人民,而非个人。”
闻此,熊向晖终悟毛主席之意。
毛主席从不自视高于人民,视自己为人民一员,始终站在人民之中,因此他特意将“成就”归予人民,而非据为己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