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陈洪奉旨办差,裕王礼待,李妃却敢打人?这才是大智慧
海瑞一到京城,立马就跑到“六必居”,打算好好给嘉靖添堵。
海瑞是爽快了,可却让正在病中修养的裕王有点为难了。
先是嘉靖莫名其妙地怀疑上了他,接着他一头雾水地从病床上挣扎起来接旨。嘉靖让他抄海瑞的注解去刻匾,他只好照做。没想到,李妃又和来传旨的陈洪吵了起来,这一闹,裕王吓得赶紧关门谢客,生怕稍微慢点,又有啥大麻烦从天而降。
刚看这段剧情那会儿,我觉得裕王摊上嘉靖这么个爱瞎猜疑的老爸,真是挺倒霉的。同时,李妃在这事儿里的做法也让我挺捉摸不透的。
说实话,李妃这人可不傻,不懂人情世故啥的跟她不沾边。看剧里头她的那些表现,称她为裕王的得力助手之一,那是一点都不过分。她的智谋和手段,跟高拱、张居正这些大佬比起来,那也是毫不逊色。
就算陈洪要把冯保带走,这让她的儿子世子心里难受,但那也是嘉靖帝的命令,就连裕王都没敢多说一句,反而还一直对陈洪客气有加。她怎么有胆子去打前来宣读圣旨的陈洪呢?
吕芳说过,要是奉了天子的旨意却挨了打,这事儿在大明朝那可是犯了大忌讳,等同于欺天。要是嘉靖皇帝真要认真追究,光是一个“孝”字,一个“忠”字的大帽子扣下来,裕王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更别提能不能保住她了。虽说她是世子的娘亲,但终究不是世子本人啊。
这次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好好琢磨了下事情的经过和各种利害关系,这才恍然大悟,李妃跟陈洪的那场冲突,其实是李妃故意安排的,这也正是她高明的地方。
【专干“脏活累活”的陈洪】
听说海瑞在“六必居”闯了祸,徐阶心里头一紧,生怕裕王被扯进去。他赶紧把原本安排在后面的御前工作汇报,挪到了大清早,就想早点看看嘉靖皇帝对这事儿到底咋想的。
另一边,齐大柱找了他师父朱七帮忙,把事儿跟吕芳说了。他盼着吕芳能在陈洪煽风点火之前,站出来替海瑞美言几句,把局面给稳住。
所以,当嘉靖聊起海瑞时,徐阶和吕芳虽然没有直接替海瑞说话,但他们说的话里,满满的都是想为海瑞辩解的意思。
瞧着那俩人口径和目标完全一致,嘉靖心里不痛快了——你们咋能在我眼皮子底下,一个鼻孔出气呢,这也太过分了吧!
接着,嘉靖立马给出了三个命令:第一条,他让手下赶紧行动起来;第二条,他吩咐要做好相关准备;第三条,他强调事情得按他的意思办。
一、叫裕王把海瑞写的那些“解释”抄一遍,然后刻个匾,落上名儿,送到六必居那儿挂起来。
目标:给裕王提个醒,甭管这事儿是不是你点头的,或者你心里有没有数,反正你得把你推荐的人看好,别让他们老是瞎捣乱。
二、叫陈洪去镇抚司那边说一声,往后别绕开陈洪直接找吕芳通气。
目标:把吕芳架空,为之后清除“芳草”一派,还有给吕芳安排退休,同时扶持陈洪上位这些事情打好基础。
得说一下,嘉靖其实并不是想给吕芳找麻烦,他其实是在保护吕芳。他想让这个跟了他四十年的老朋友,离开那个复杂的朝堂,别掺和进那些权力的斗争里。这样,吕芳才能安安稳稳地度过他的后半生。
说实话,嘉靖对他那一点点温情,全都倾注在吕芳身上了。
三、把冯保从裕王府赶走,打发他到朝天观去做苦力。
目标:通过敲打裕王,向那些清高的大臣们筹集资金(关于这一点,之前已经详细讨论过了)。
这种得罪裕王和那些清高官员的苦差事,理所当然地又被推给了陈洪来干。
于是,陈洪揣着圣旨,往裕王府那儿赶去了。
说到陈洪,裕王心里其实不太瞧得上他。主要是因为现在吕芳和冯保都站队支持他,但陈洪却老想着把吕芳给挤走。再加上徐阶,那可是个出名的清流,他特别看不惯陈洪。有了徐阶这个“后台”的态度,裕王对陈洪当然也没啥好脸色了。
虽然不太喜欢,但必要的礼貌和尊重还是得给到位。
先不说人家是奉了上面的命令,就说陈洪的身份,那可是司礼监里头的二当家,一个在嘉靖皇帝面前能说上话的重要太监。这样的人,能拉拢过来当然好,肯定不会轻易去得罪他。
因此,陈洪一念完嘉靖的第一道命令,裕王脸上就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问起了事情的经过。接着,他从身上掏出一块玉佩送给陈洪,还特别说明,这玉佩跟了他好些年了。
看到裕王如此器重自己,陈洪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但他没敢直接大大咧咧地接受,而是装模作样地推辞了一番,说道:
王爷,我这做下人的也没啥大贡献,哪敢收您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裕王竟出乎意料地蹦出了一句相当有深度的话:
你这次能代我照料皇上,真是立了大功一件,这奖赏你就收下吧。
直接跟陈洪说了,你这次是奉旨办差,我懂,不会给你添堵。同时呢,我也想告诉你,只要你一心一意伺候好皇上,把自己的活儿干漂亮,别整那些歪门邪道,那就是大功一件,我这心里头也会给你记着这份好。
裕王的话里头,虽说带着点提醒的意思,但主要还是想拉拢人心。陈洪一听,二话不说,立马跪下来感谢,欢欢喜喜地接了赏赐。
说实话,陈洪心里跟明镜似的,嘉靖就是拿他当出头鸟。但这也是没辙的事儿,毕竟这是他自己在嘉靖面前找的位置,也正是靠着这个,他才爬到了今天的位置。
但他心里琢磨着,自己也不一定会走到绝路。等哪天他把吕芳给顶替了,稳稳当当地坐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到时候再想办法找出路也不迟。他打算慢慢找机会跟裕王套近乎,毕竟裕王可比他爹容易对付多了,这在后面的好多情节里都看得出来。
【李妃发难】
这边,陈洪乐滋滋地接过了裕王递来的玉佩。而裕王呢,也借着这个机会,巧妙地表达了想让陈洪离开的意思:
你手头事儿挺忙,我就不耽误你吃饭了,赶紧回宫去回禀皇上吧。
陈洪这时候哪能抬腿就走啊,圣旨还没念完呢。他为了尽量把自己摘干净,就故意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在原地磨蹭,等着裕王开口问。等裕王一问,他立马摆出一副“我也是没办法,只能照做”的样子,说要把冯保带走。
裕王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的李妃就插话了,她一连说了两段话,直接把陈洪怼得哑口无言,裕王想插话都没机会。
皇上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肯定是有人在皇上跟前说了坏话。
我得说个明白!皇上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而且只有冯保能把他教好,到底是谁这么狠心,想毁了我们朱家的大事。
琢磨琢磨这两句话,乍一看都是对着陈洪发的牢骚,好像是在抱怨,但其实,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皇阿玛怎会下这样的命令,肯定是有人在您耳边说了坏话。这肯定不是您的本意,肯定是有人故意误导您。只有把这事跟您撇清,我后面的话才好说,不然就是顶撞您了。
皇上您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呢。(提醒嘉靖,您想想,您就这么一个独苗孙子,真舍得吗)
冯保是唯一能管好他的人(就是说,冯保真的很关键,没人能替代他,这也算是救了他一命)。
这是谁干的缺德事儿,非要来搅和咱们朱家的事情不可?(暗指嘉靖帝,那些到处嚼舌根、煽风点火的人,可不是真心向着您,他们这是在给咱们朱家添堵呢)
裕王一直对嘉靖心存畏惧,哪里能承受得住如此“挑衅”又直截了当的话语,更别提去猜想李妃的真实想法了。
李妃话才讲完,裕王就连着吼了三声“别说了”,随后因为心里太急,一下子就气晕了过去。
陈洪从李妃出现后就一直憋着没说话,这下他和气得不行的李妃都急了,赶紧扶起晕倒的裕王,连忙喊来李时珍给他看病。裕王醒过来后,头一句话就是让陈洪把冯保弄走。
看到这种情况,李妃没办法,只能忍着眼泪答应,然后转过头,一脸恨意和怨气地对陈洪说:
赶紧把人带走吧,别在这儿磨蹭了。
陈洪在宫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明白,要是现在一走了之,裕王和李妃那里肯定会给他扣上“乱嚼舌根”的帽子,说不定还会把“把裕王气晕”的黑锅让他来背。
为了不得罪将来要当皇帝的裕王,给自己留条后路,陈洪猛地跪在地上,他一边使劲磕头,一边大声叫屈:
王爷,王妃错怪我了,我真的不清楚这圣旨是咋回事。送圣旨的人没错,可我现在却成了冤大头,里外不是人啊。
裕王终于开了口,他安慰道:“这事儿不赖你,真的不赖你。赶紧回宫去复命吧。”
陈洪这时才慢慢腾腾地溜了出去,生怕打扰到别人。
【一巴掌】
离开裕王的接待室后,陈洪直接朝冯保那儿走去。李妃因为心里挂念着儿子,也不甘落后,紧跟着陈洪的脚步。
原本,陈洪一念完圣旨,把冯保带走就算完事儿了。可小世子,从小就跟冯保形影不离,哪能受得了他被带走啊,哭着就挣开了李妃的手,紧紧拉着冯保不放。
这时候,陈洪又露出了他那副卑鄙无耻的样子。
在房里哭着求饶认罪,那都是演给裕王瞧的,其实就是想对付裕王。至于李妃嘛,陈洪其实并不怎么放在眼里。
刚才被李妃惹了一肚子火,现在裕王又不在旁边,而且想着自己身上还有皇上的差事,陈洪就没给李妃好脸色,直接说不让她把世子带走:
王妃,我现在得按照皇上的命令来办事了,麻烦您把世子爷带走吧。
李妃压根没搭理陈洪,还是一个劲儿地劝着儿子放开手。
看到两边都不让步,陈洪赶紧跑过去加入了劝说的行列。他一边轻轻拽着小世子的袖子,一边劝着说:“小世子,你得听皇爷爷的话呀,小世子要乖,真的很乖呢……”
陈洪扭头看向李妃,急着想找她帮忙:“王妃,您看世子爷这事儿……”但话还没讲完,李妃抬手就是一巴掌,重重地打在了陈洪脸上。
这一下子,陈洪被扇得完全愣住了。
他压根儿没想过,李妃竟然真的敢出手。按说以往,裕王一家都是他的主子,他哪敢多言。但现在可不同了,他身上有皇上的差事,代表的是嘉靖帝啊。
当然,李妃心里明白,动手打人总得找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她就找了个看上去“天衣无缝”的借口:
你这丫鬟,怎么敢碰世子爷,还胆大包天地说世子爷的不是,这种话是皇上让你说的,还是你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我出手,一是因为你陈洪没经过允许就随便碰世子,让人感觉你是想伤害皇室成员;二是因为你陈洪说了那句“世子爷真听话”,这话实在太不像话了。
对于这两项指控,陈洪当然不会承认,也无法承认。
他先搬出了嘉靖皇帝,把李妃给他扣的罪名给顶了回去。看到李妃被气得哭了,他又自己打自己嘴巴,反过来给李妃来了个措手不及,想让大家相信是李妃在责罚他这个“奉天命传旨”的人,这样一来他就能推卸责任了。
发现自己处境不妙,冯保正打算去阻止陈洪时,李妃干脆来了个“杀手锏”:
冯保,你就让他继续打!他打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我!如果他还没打够,那就把裕王也叫来,我们朱家的人,他一个接一个地打,直到把大明朝的子孙都打没了,让他一个人去伺候皇上好了。
李妃的真本事这下可全显现出来了!
李妃心里明白,裕王府内藏着嘉靖的探子,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她讲的每句话,都会一字不差地被传到嘉靖那里。
到了这一步,她和陈洪都已经无路可退了,谁要是让步,谁就得背锅。要说谁对谁错,其实两边都挺有理。她是为了世子着想,陈洪呢,是照着皇上的旨意办事。这样一来,就只剩一个办法了:看谁能给对方扣的帽子更大。
陈洪丢过来的这个责任,是冲着那些“遵照天意传达旨意”的人去的,说白了就是不服从上级,跟上面唱反调。可李妃更绝,她干脆把裕王和世子都给扯上了,说陈洪这是想让朱家的血脉断送在他手里,给他扣了个大罪名。
哪个更重要,一眼就能看出来。
李妃那一下子,直接把原本心里还不太服气的陈洪给整懵了。他啥也顾不上了,什么任务啊、地位啊,全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在地上砰砰磕头。
张居正一出手,这场闹剧总算是停了下来。陈洪呢,他带着冯保,还有那张挂彩的脸,回宫交差去了。
【李妃的大智慧】
陈洪接了皇上的命令去办事,裕王对他都挺客气。但奇怪的是,李妃怎么敢动手打陈洪呢?
李妃之所以有胆子揍陈洪,是因为她有依仗。
这份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是世子的亲生母亲,裕王的妃子,嘉靖帝的儿媳妇。从家族关系的亲近程度来看,只要她站在有理的一方,嘉靖帝通常不会因为顾及所谓的“尊严”,而去伤害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她动手打陈洪时,嘴里念叨的理由是这样的:陈洪他胆大妄为,竟然敢对世子下手,这不是明摆着要伤咱老朱家的根嘛。我也是一心为咱朱家好,一时着急才动了手。
怕力度不够,李妃之后又搬出了“朱家的后代”来加码。
简单来说,我确实动了手打了陈洪,但这不代表我不尊重上级,不听从命令。我打他,绝对不是因为对您有啥不满,而是因为陈洪那家伙心怀不轨,想对咱们朱家后代不利。
再说了,嘉靖帝就算心里不痛快,也不会对李妃咋样,毕竟在他眼里,儿子、孙子才是大事。到时候,他顶多是找个替罪羊,就像后来吕芳说的那样,说是冯保把世子惹哭了,陈洪一慌张,自己不小心弄伤了自己。
李妃的另一份自信,其实是因为她心里明白,陈洪压根没那个胆子跑到嘉靖那儿去告她的黑状。
嘉靖原本是想通过敲打裕王和那些清流大臣来“捞点油水”。要是陈洪真敢跑到嘉靖面前去告状,那他陈洪肯定是第一个自找麻烦的人。毕竟,嘉靖只是让他把冯保带走,可没让他把事情搅得这么大,结果还把王妃和世子都给气哭了。
再说了,要是嘉靖皇帝真因为这事儿处罚了李妃,那陈洪的小命可就难保了。裕王和那些正直的大臣们,还有小世子,大明朝接下来的两位皇帝,可都不会放过他。
从后面的故事发展来看,陈洪压根儿就没提起过李妃动手那档子事儿。
李妃心里有数,觉得自己做得对,所以才大胆地对陈洪动了手。
另外,李妃在仔细考虑了各种情况后,故意跟陈洪闹了矛盾,这正好显示出李妃的聪明才智:
首先,得自己证明自己没犯错。
从陈洪传达的两个命令里,李妃琢磨出嘉靖帝想把冯保带走,其实是在给裕王一个警告,她怀疑裕王在背后指使海瑞“找茬”。
要是她和裕王对赶冯保出门这事儿都保持沉默,不敢吭声,那就说明他们心里有鬼。裕王身份尊贵,不适合出面,所以这事儿只能由她——世子的亲妈来干。她得站出来,扮演一个护子心切的母亲,大闹一场,把受的委屈都抖搂出来。这样一来,反而能证明自己没问题。
另外,得保住裕王和世子的面子。
李妃心里头明白,儿子身边的大伴被弄走了,这事儿不光让儿子难受,连带着她老公的脸上也无光。她可不会傻乎乎地跟嘉靖对着干,但这不代表她不能朝陈洪撒撒气。
找陈洪的麻烦,就是说给陈洪和所有人听,裕王和世子可不是能让人随便欺负的。就算你陈洪手上有皇上的差事,也得给我把态度放正了。
第三点,就是向裕王表明自己的忠心耿耿。
李妃虽然没混过官场,但她心里清楚,嘉靖皇帝特别反感裕王和司礼监扯上关系。毕竟,这事要是让嘉靖知道了,他肯定觉得自己要被晾在一边了。
冯保之前在裕王府待着,那是嘉靖没明确反对的时候。现在冯保被赶走了,嘉靖的态度就更加清楚了。
碰到这事儿,司礼监以后的头头儿陈洪来宣旨,裕王对他特别客气,还赠了个玉佩。这样一来,嘉靖帝难免会琢磨,裕王是不是想拉拢陈洪呢。
李妃和陈洪闹翻了脸,就是为了不让嘉靖起疑心,他们这下可算是结仇了。这也等于是在给嘉靖提个醒,裕王对陈洪客气,那完全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们家里头,早就对陈洪心怀不满了,怎么可能跟他走得近呢。
另外一点,就是拉拢人心。
冯保是啥人呢?他就是世子爷身边的那个大管家,一直忠心耿耿地跟在世子身边,勤勤恳恳地服侍了好几年。
现在冯保倒了霉,李妃身为世子的娘亲,要是她不表现出点保护孩子的决心,那以后怎么叫太监宫女们心甘情愿、一门心思地为她还有裕王、世子效劳呢?
能不能保护好是一码事,心里有没有想保护别人的念头又是另一码事。
李妃这么做,不光能让她稳稳地“拿住”冯保,还能帮她管好王府里的其他人。毕竟,谁不想跟着个既讲感情又有担当的头儿呢。
你我心灵相通,看看别人的经历,过好咱们的小日子。借文字给你我带来点温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