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最大的讽刺是什么呢?几年前,一个朋友离婚,我问她感受如何。她沉默了很久,最后说:“结婚的时候,我以为如果将来要离婚,肯定是因为对方出轨。然而我没想到两个月没有联系就已经足够了。”她曾觉得自己是“嫁给了爱情”,当时她相信他的承诺是发自内心的。但在婚后,她迅速意识到,她对爱情的理解与男性的可能大相径庭。很多女性和她一样,常常对婚姻的期待源于对爱情的向往,认为婚姻只是爱情的一种延续,是二人长久的结合。但实际上,你认为的爱情或许并不存在。最近很受欢迎的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深刻地展现了“男女在爱情中的剧本是不同的”这一现实。男女主在恋爱中几乎是浪漫的典范,有共同的爱好,聊不完的话,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男主会说:“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保持现状。”然而,这种“保持现状”并没有持续多久,男主的工作逐渐忙碌,对感情的期待也和女主产生了差异。女主希望这份亲密可以永恒不变,但男主的处事方式却是回归稳定的家庭生活,不再需要熙熙攘攘的浪漫。他提出求婚,计划让女主辞职,两个人各自承担家庭责任。但是当女主选择分手时,她心里其实希望能够回到从前的美好时光,而男主却依然在强调“家庭”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夫妻不都是这样。”“恋爱感只会干扰,务实地结婚生子更好。”这部电影让我感到极为沮丧,但又觉得很现实。若女主是一个自我意识淡薄的女性,她可能在第一次求婚时就答应,依然认为自己是嫁给了“爱情”,毕竟过去的甜蜜回忆仍在,眼前的人也是如此温暖。然而,随着男人在感情中的期待转变,女性与她心目中理想的爱情则越来越远。这就是婚姻的最大讽刺:以“爱你”为名娶你的人,心中所想与你截然不同。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觉醒,意识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可能无法从男人那里得到?因为男人在感情思想上的期许与女性完全不同。例如,很多女性认为一个男人结婚的原因应该是因为爱她,对吗?但实际上,男人结婚的本质动力并不是爱情,而是“责任感”。有些男性结婚是为了对你负责,或是因为这段关系的发展已经深化,可能也有过亲密,生活中没有矛盾,再不结婚就显得不负责任。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对“大众”负责。如果不结婚,人类岂不灭绝?如果不生孩子,国家怎么繁荣?前者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延续初期的亲密感,而后者则会迅速进入“婚前多说一句话都觉得欠你的,婚后多说一句话反而觉得麻烦”的冷淡状态。这种变化与婚姻关系不大,根本上是因为男人与女人在感情上的期待是完全不同的。女性在感情中更看重什么?情绪的交流、沟通与共享,还有彼此的坦诚,双方面对这段关系的经营与投入。或许不需追求“灵魂伴侣”,但至少双方的感情必须是生活中的重心。对大多数女性而言,恋爱和婚姻应该是一致的,只要双方有情感,那恋爱时的亲密关系跟婚后就理应该保持一致。但很多男性则不同,通常更关注的是需求、欲望、利益等实际层面的东西。他们并不期待双方必须有深度的情感共鸣,没有也无所谓,或者说“曾经有过”也可以。他们更在乎的则是在这段感情中能获得什么利益、满足什么欲望,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有些人稍微有些良心的,会考虑到你的需求,这样你的爱至少会有所回应。而一些自私的男性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完全不在意你的感受,结果就造成许多女性在感情中所面临的困境。很多人认为男人在感情中的冷漠与敷衍是因为缺乏共情能力,但实际上许多男性的共情能力并不低。他们在职场中求生存时,比谁都敏锐,而对自己的父母却是心疼不已。只是没有人会把这份共情能力用于婚姻和情感中。说白了,他们觉得不需要。他们认为,当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值得去花心思维持,相比之下,有更多其他重大事务需要他们关注。那么,我们说这些人算好男人吗?算。他们对家庭尽职尽责,工作努力,孝敬父母,善待他人。但好男人并不一定是好伴侣。正如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陈屿,他是个好人,这么善良有序,偶尔会主动无私地帮助路边的小摊贩。但在家庭中,他却懒得和妻子讲一句话,暴雨天也对在外的妻子置之不理,留她独自返回。这正是许多女性在婚姻中失望的根源,她们以为他和她结婚是出于深厚的爱情,不顾一切想共度余生。实则他是经过权衡利弊后才最终选择了她。她们以为两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就能被完全接纳,自己会是第一位。但实际上,他依然希望她在情感上是对他“有用”的,不能总把她放在第一位,随着时间推移,事业、父母与孩子都能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有时我不免思考,我们常讨论的“爱情”真的存在吗?世俗教导女性要相信那种无私的、宽广的、始终如一的爱,但现实往往是这样的观念仅对女性有效,男性并不适用。只有女性将爱情置于所有事物之上,甚至是自我,但是男性总是从现实出发,对所爱的理解有其条件。换句话说,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对男性的期待都不要过于高。你可以期待和他建立如朋友般的关系,能够彼此理解和尊重。你可以期待他是一个好男友、好丈夫,有责任感并自我严格要求的人。但不要期待他能给予你那种伟大、高尚、童话般的爱情,永远只对你动心、与你分开后痛苦不已、时时把你放在心上、对你的一切都不嫌弃。那些口口声声“非你不娶”的,最后若不结婚他照样嫁给别人。那些说“一辈子只会对你好”的人在分开后,也会把温柔和体贴给予下一个人。那些发誓“无论如何我都会一直爱你”的人,往往在生活中带来的压力与敌意却来自于他自己。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往往在感情中受伤,正是因为过于理想化、甚至梦幻化爱情,而男性的思考却从未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