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制片人回应年轮争议十年《年轮》唱碎,版权刀下谁是赢家?一首爆款影视原声带引发的罗生门,揭开了音乐产业版权归属的灰色地带。“剧方是从海蝶音乐提供的众多歌曲里盲听选择的《年轮》,当时海蝶提供的是张碧晨演唱的版本。”《花千骨》制片人唐丽君在7月25日回应《年轮》版权争议时,强调剧方对海蝶音乐与汪苏泷、张碧晨之间的合作细节“并不知情”。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场由网红“旺仔小乔”一句“原唱是张碧晨”点燃的战火,在短短几天内演变成行业规则的正面碰撞。7月23日,QQ音乐悄然移除张碧晨版《年轮》的“原唱”标签;25日凌晨,汪苏泷工作室宣布收回歌曲所有授权,张碧晨工作室则坚称“唯一原唱”身份并公布时间证据。音乐圈十年未遇的版权大战正式打响。01争议漩涡:盲听选歌埋下的十年隐患《花千骨》制片方的回应看似澄清,实则揭示了OST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制片人唐丽君透露,当年剧方采用“盲听选歌”机制,从海蝶音乐提供的曲库中选中张碧晨演唱的《年轮》。剧方选曲与版权方的信息断层由此显现——制片方只关心歌曲与剧情的契合度,对音乐制作背后的歌手合约、版本规划毫不知情。这种行业常态在十年后爆发连锁反应。张碧晨工作室出示的核心证据显示:其演唱版于2015年6月15日作为电视剧插曲首发,比汪苏泷男声版早15天面世,且是剧中唯一使用的版本。而汪苏泷方则搬出创作源头的“双版本”原罪。大象音乐CEO李思睿公开表示:“项目起始就明确男女版本并存”,并称保留着十年前项目邮件记录。汪苏泷曾在脱口秀中调侃:“这首歌除了张碧晨,其他都是我的”,如今一语成谶。02版权核爆:行业规则的定义权争夺7月25日凌晨,汪苏泷工作室的声明投下版权核弹:即日起收回《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暂停一切翻唱许可。张碧晨工作室随即反击,援引《著作权法》定义强调“原唱指首次公开发行并广泛传播的录音版本歌手”,并晒出国家级版权登记证书——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记录中张碧晨为登记演唱者,汪苏泷仅为词曲作者。法律权利与行业惯例在此激烈碰撞:汪苏泷作为版权所有者行使收回权合理合法,但无法抹去张碧晨作为首个录音版本传播者的历史事实。音乐平台早已陷入标注混乱。QQ音乐一度取消张碧晨原唱标签,网易云则长期标注“双原创”,这种平台标准不一的乱象加剧了公众认知割裂。03双输困局:被版权刀割裂的十年经典当汪苏泷声明收回授权,张碧晨宣布“与《年轮》告别”,这场争斗注定没有赢家。张碧晨失去了代表作,汪苏泷背负“版权霸权”质疑,而听众可能再也听不到两位原唱者演绎这首经典。粉丝阵营更是剑拔弩张——张碧晨粉丝指责“过河拆桥”,汪苏泷粉丝反击“模糊创作权”。这场纠纷暴露了OST产业的三大顽疾:•合同明晰性缺失:早期合作未约定版本唯一性条款•平台标注混乱:各音乐平台对“原唱”认定标准不一•翻唱版权意识薄弱:网红随意定义原唱引发连锁反应最令人唏嘘的是,《年轮》从一首承载观众集体记忆的经典OST,沦为版权大战的牺牲品。当艺术价值让位于权利争夺,最终伤害的是音乐本身。张碧晨工作室告别声明中的那句“感谢过去十年《年轮》带来的共鸣、泪水与力量”,如今读来满是悲怆。汪苏泷收回版权的决定虽彰显创作者主权,却难改写听众心中早已生根的旋律记忆。法律可以判定版权归属,却无法裁定艺术记忆的归属权。当平台下架标签、歌手收回授权、制片方置身事外,唯有那首在KTV里被千万人传唱的《年轮》,还在证明真正的好音乐永远属于灵魂共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