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换免跑?南京高校这波操作让学生躺平了?
清晨六点半,南京邮电大学北区操场的刷脸打卡机前排起长龙,大二学生小王裹着外套在寒风里跺脚 —— 他还差 8 次晨跑才能凑够本学期 30 次的硬性指标。而几步之遥的献血车旁,刚献完 400 毫升的小李正美滋滋地接过 "免跑 5 次" 的凭证,掏出手机给室友发消息:"中午请你吃猪肝汤,食堂说免费!"
这个被学生戏称为 "献血福利" 的政策,源自 5 月 9 日该校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根据通知,参与献血的学生不仅能获得 150 元营养补助和两顿免费猪肝汤,还能直接减免献血后的 5 次晨跑和两周体育课。消息一出,原本冷清的献血车瞬间排起长队,有学生在朋友圈调侃:"早知道晨跑这么难,我去年就该把血槽焊在献血车上。"
不过这波操作很快在网上炸开了锅。支持的声音认为这是人性化关怀:"献完血头晕眼花的,总不能让人家硬撑着跑 1100 米吧?" 但反对者直指政策变味:"晨跑是为了锻炼,现在变成拿献血换偷懒,公益性质都没了!" 更有学生爆料,晨跑代跑市场价已经涨到 17 元一次,而这次免跑机会甚至被炒到 50 元转卖。
面对舆论压力,校方紧急回应称政策初衷并非鼓励献血,而是严格遵循医学建议 —— 献血后 24 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两周内不宜进行高强度训练。"我们晨跑要求刷脸打卡,时间必须卡在 6:35-7:20,距离不够还不算数,确实有学生反映跑完赶早八来不及洗漱。" 校体育部负责人解释,减免措施是为了平衡健康与考核,并非变相激励。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高校管理的深层矛盾。有教育专家指出,当无偿献血与学业考核挂钩,公益行为容易异化为 "利益交换"。但也有学生坦言:"如果能把晨跑改成更灵活的锻炼方式,谁愿意用献血换免跑呢?" 目前该校一学期 30 次的晨跑任务仍让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有学生建议:"周末夜跑也算次数不行吗?非要卡着早八前的时间点,这不是逼人找代跑吗?"
你觉得高校该如何平衡公益倡导与学生健康?这种 "献血换免跑" 是人性化关怀,还是变相鼓励功利行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咱们聊聊大学生的 "晨跑困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