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专业这五大核心问题一定要了解!
目前,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33天的时间,对于高三考生来说,现阶段可以提前进行院校专业的了解和志愿规划了。那么,选专业该从哪些方面考量是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问题。
今年有29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除了新专业的出现,面对新变化、新情况,选专业应该注意什么?让我们通过以下5个问题一起来探讨一下。
01考生选专业应注意什么?
1.对于目前高三的考生来说,高考报名已经结束,考生也已经选择了自己的报考科目,根据高校公布的选考科目要求,基本确定了可选专业范围。
此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公布了2025年、2026年和202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其中,《2024通用版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25年和2026年参加高考的考生,《2027通用版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27年及以后参加高考的考生。
2.注意该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性格、身体条件、学习成绩、位次等,筛选出可以报考的专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得各高校或具体专业在各省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
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往年发布的《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志愿投档情况表》来查询,通过高校的网站查询,或直接向高校招生部门咨询。
02该不该以职业目标、就业率来考量专业?
从职业目标和就业率考量专业无可厚非,这要分两种情况看。
如果考生职业目标明确,专业的选择就相对容易。例如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对专业的要求比较明确。比如未来想从事律师、牙医、心理咨询师等职业的同学,选专业时就可以锁定法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通过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实现职业目标打好专业基础。
从就业率和当下的热门专业出发选择专业,另当别论。实际上,现下大学专业的选择并不能决定未来的就业情况。时代在发展,就业环境在变化,大学入学时和毕业后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会有所不同。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于某一时期的就业形势而言的。家长和考生在选专业时不要过分追求当时之“热”,结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设立长远目标,合理选择专业。
专业的选择以考研方向为指引也可以作为一个思考维度。如果考生有志于在既定的专业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及深造,可以关注高校专业在研究生方面有没有保研名额,或是关注那些“本硕博”连读专业,符合院校要求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硕士阶段或直博学习。
03选择一个专业,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哪些学校开设这些专业?专业实力如何?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排位、往年高校专业录取数据以及当年在所在省有招生计划的高校等资料(可以在各地最新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里查询),综合考量可以报考的大学。
关于专业实力,同学们可以参考学科评估结果、“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特色专业建设点等相关资料。通过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视频平台等搜集专业信息。另外许多高校还会通过现场及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高招咨询会,考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直接咨询学院相关老师了解具体的专业情况。
判断自己是否符合专业报考要求具体到判断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我能否填报时,除了分数排名等情况外,还具体看一下,院校专业录取是否有其他要求。如对考生单科成绩、语种以及身体条件要求等,这些特殊要求一般会在院校招生章程中体现,在此提醒考生报考专业时仔细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查询预报考的专业是否存在特殊要求,以及自身条件是否满足等。
了解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情况对于想选的专业,在大学里主要学习哪些课程以及实践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在作出专业选择前了解这些方面很重要。
提前了解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进一步确定专业课程学习是否与自身学习能力素质相匹配,单从专业名称上看,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则能直观地了解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各项课程的学习。比如,很多人会把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当做计算机类专业,而其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软件工程等,专业科目的学习虽然涉及计算机相关课程,但主要以数学学科为主,需要学生喜欢数学,对计算数学理论、数值分析、算法编程和信息数据处理都有要求。
专业的就业情况也可以作为专业选择的参考,比如根据近几年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流向报告,可以找到未来就业领域大致范围以及可以具体从事的职业。还可以通过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了解将来就业行业的薪酬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缺口等。尽早认识专业学习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提前认识职场。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提前了解就业情况,学生也能有意识地主动提高在校期间专业的学习与职业的匹配度。
04可以从兴趣爱好方面进行专业的选择吗?
是否对专业感兴趣、是否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信心,对大学专业的学习状态有直接影响,以兴趣为线索选择学校和专业,会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好自身专业,因此在选专业时,就应该明确是否对专业感兴趣。具体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评估自身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与专业要求的素质是否吻合。如果有与兴趣爱好相匹配的专业,不妨全面地获取专业相关的信息,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扎根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这样在进入大学以后,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即使奋斗的路上充满挑战,也会累并快乐着。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即便报考成功,也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大学里,因无法与所选专业“相处融洽”而跳转专业、中途退学的不在少数。
05面对新增专业,选专业该不该追“新”?
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此外,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共有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目前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共有6.28万个。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就业工作的联动,指导高校持续调整优化存量专业,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新增专业是可以选择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符合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且满足专业报考条件是选择新增专业的基础。在作出选择前,建议考生家长增进对新专业的了解,包括其招录条件、师资力量、专业的培养方向等,再理性判断考生自身条件是否与专业相匹配。
2.在没有往年录取分数作为参考的情况下,参考院校专业录取平均分。很人不敢报新专业的顾虑,是没有往年的录取分数作为报考依据。考生家长报考新增专业时,可以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根据分数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另外,如果学校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还可以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
3.选择有相关优势专业的院校。整体来看,新增专业都带有交叉学科、面向未来的底色,聚合了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方向。但也存在高校为了完善学科建设而新增一些专业。当考生和家长对新增专业一知半解时,可以查看其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院校在此范围内是否有优势学科和特色培养课程。在确定了专业,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选择大学专业,是人生重要选择之一,并非唯一选择。很多人都会因选专业而苦恼过,但后来发现选专业之外会面临着更多的抉择。因此,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实干的精神,不管选择了什么专业,都把它学好学精,只要认真干,最后都能做出成绩。专业会冷热转换,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把大学专业的学习当做基础,作为培养学习技巧、终身学习的开始,用时间给予未来更好的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