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书评

内心温柔的豪猪 3周前 (04-18) 阅读数 4 #推荐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27年。这部作品是20世纪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哲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的核心目标是重新探讨“存在”的意义,尤其是通过分析“此在”(Dasein,即人类的存在方式)来揭示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对“存在”的讨论陷入了误区,而他的任务是重新唤起对存在问题的关注,并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章: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海德格尔指出,尽管“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但其意义却被忽视。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存在”的误解,认为“存在”不是可以定义的,而是需要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来揭示其意义。他强调,要理解“存在”,必须首先理解“此在”,即人类的存在方式。 第二章: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架构 海德格尔提出,要解决存在问题,必须先对此在进行分析。他强调,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必须基于其日常状态,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通过分析此在的日常状态,可以揭示其基本结构,进而为理解存在的意义提供基础。 第三章: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构 海德格尔探讨了“在世界之中存在”这一现象,认为此在的存在总是与世界相关联的。他分析了“世界”的存在论结构,指出世界不是现成存在的事物的集合,而是此在的存在方式的一部分。此在的存在总是“在世界之中”,并且通过与世界的互动来理解自身。 第四章:在世作为共在与自己存在。“常人” 海德格尔进一步探讨了此在的共在(Mitsein)和自己存在(Selbstsein)的关系。他指出,此在的存在总是与他人共同存在,这种共在是此在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此在也必须在共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方式,即本真的自己存在。 第五章:“在之中”之为“在之中” 海德格尔深入分析了“在之中”这一现象,认为它是此在存在的基本方式。他强调,此在的存在总是与其世界相关联的,这种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此在的存在方式决定了它如何理解和体验世界。 第六章:此在的存在方式——现身与领会 海德格尔探讨了此在的存在方式,特别是现身(Befindlichkeit)和领会(Verstehen)。现身是指此在对自己存在的感受和体验,而领会则是此在对自己存在可能性的理解。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此在的存在。 第七章:时间性与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性是此在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他提出,要理解存在的意义,必须从时间性的角度出发。时间性不仅是此在存在的条件,也是理解存在的意义的关键。

第八章:现象学方法与存在问题 海德格尔强调,现象学方法是探讨存在问题的关键。他提出,现象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结构,而不是对其进行抽象的定义。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此在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的意义。 重点细节 此在(Dasein):海德格尔用“此在”来指代人类的存在方式。此在的存在总是与其世界相关联的,并且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的能力。 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存在总是“在世界之中”,这意味着此在的存在方式与世界的存在方式紧密相连。世界不是现成存在的事物的集合,而是此在的存在方式的一部分。 共在(Mitsein):此在的存在总是与他人共同存在。这种共在是此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决定了此在如何理解和体验世界。 现身(Befindlichkeit):此在对自己存在的感受和体验。现身是此在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揭示了此在对自己存在的基本态度。 领会(Verstehen):此在对自己存在可能性的理解。领会是此在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决定了此在如何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 时间性:时间性是此在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海德格尔认为,要理解存在的意义,必须从时间性的角度出发。时间性不仅是此在存在的条件,也是理解存在的意义的关键。 结论 《存在与时间》通过对“此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强调,要理解存在的意义,必须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关注此在的日常状态和存在方式。他提出,此在的存在总是与其世界相关联的,并且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的能力。通过分析此在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尔为理解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内心温柔的豪猪

内心温柔的豪猪

偶尔追剧,偶尔追星,爱综艺,爱生活,喜欢各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