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隍庙吴天发主任将应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抗美援朝75周年系列活动
厦门城隍庙吴天发主任将应邀出席在沈阳、丹东举办的抗美朝、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念活动。
【沈阳/丹东讯】 2025年7月16日至20日,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盛宴将在辽宁丹东与沈阳两地盛大举行。由中国文联华夏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作家报社、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红色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红色丰碑》丛书启动仪式暨世界华人名家诗书画创作精品展”,将以艺术之笔重绘历史画卷,以文化之力凝聚民族精神,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致以崇高敬意。
一、历史回响:两场伟大胜利的精神遗产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80年前,中国人民以14年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更塑造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如活动主办方在邀请函中所言:“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活动的重要载体,《红色丰碑》丛书将系统梳理抗战与抗美援朝历史脉络,通过权威史料与艺术创作的结合,为公众提供一部可触摸的“红色教科书”。这与此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的编纂理念一脉相承——以文物、遗址为依托,以故事为纽带,让历史从档案走向大众。值得关注的是,辽宁省近年来正着力打造“六地”红色旅游地标,丹东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沈阳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其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将为本次活动注入地域特色与时代价值。
二、艺术赋能:全球华人共谱红色华章
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是汇聚全球华人名家的诗书画创作精品展。从国画的磅礴气势到书法的铁画银钩,从油画的写实笔触到文学作品的深情叙述,近千件作品将以艺术语言重构历史场景,让观众在审美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正如中国文联华夏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张华夏所言:“艺术具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能够让历史记忆在当代焕发新生。”
活动期间,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将与学者展开创作交流,并深入丹东、沈阳的红色教育基地采风。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7处红色地标,将成为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这种“艺术+文旅”的模式,既呼应了辽宁“红色旅游首选地”的建设目标,也与上海、泰州等地通过红色文旅品牌共建推动区域合作的实践形成呼应。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特别设置“现装裱服务”,为未完成装裱的作品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每一件艺术精品都能完美呈现。
三、多维互动:从学术研讨到全民参与
除了静态展览,活动还设置了丰富的动态环节:
学术对话:专家学者将围绕“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展开研讨,结合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探索红色基因的创新性传承路径。
文艺盛宴:大型文艺招待晚宴将融合歌舞、京剧、杂技等艺术形式,以“沉浸式”演出再现抗战与抗美援朝的壮阔场景。
教育实践:《纪念抗战80周年——2025新时代最美奉献者风采录》会刊将收录参会代表事迹,成为记录当代红色精神的珍贵文献;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考察,则让参与者在历史现场中深化认知。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的深度参与。该机构近年来通过“81兵站”“创业俱乐部”等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低风险创业支持。本次活动中,退役军人代表将通过主题发言与书画创作,展现“退役不褪色”的精神风貌,这与宁夏老兵宣讲团通过红色故事传递正能量的实践形成共鸣。
四、时代使命:让红色精神照亮复兴之路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红色文化始终是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正如辽宁红色旅游规划提出的目标:“通过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本次活动通过“艺术+教育+文旅”的多元形式,不仅为公众提供了重温历史的契机,更搭建了一个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值得期待的是,活动将通过“云端联动”吸引全球华人参与。参考2025年全球华人书画展的成功经验,本次诗书画精品展将同步上线数字平台,让海外侨胞跨越山海共襄盛举。这种“线上+线下”的传播模式,既是对疫情后文化交流新常态的适应,也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结语
当历史的硝烟散尽,红色丰碑依然在岁月中闪耀。从鸭绿江畔的断桥到沈阳故宫的红墙,从艺术殿堂的展览到田间地头的宣讲,本次活动以多元形式让红色精神“活”了起来。正如活动组委会在邀请函中所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将抗战与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会,必将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团结奋进,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本文为深度报道,部分信息综合自辽宁红色旅游规划、华夏文化促进会公开资料及活动组委会提供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