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王长田爆猛料:《哪吒2》或拉动2000亿GDP!国产动画的春天真要来了?
最近电影圈又传来大消息!在近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光线传媒"掌门人"王长田语出惊人——有人估算《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可能给国家GDP带来约2000亿元的贡献!这个数字一出来,不少老影迷直呼"不敢相信"。要知道,2019年第一部《哪吒》票房才50亿,续集怎么就能撬动这么大经济效应?今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门道。
一、2000亿怎么算出来的?动画电影的"经济乘数效应"揭秘
王长田在会上透露的这个估算,可不是随口说说的数字。按照国际通行的算法,一部动画电影的经济效益往往是票房的5到10倍。就拿《哪吒2》来说,如果最终票房能达到40-50亿(参考前作成绩),那么带动500亿左右的经济规模是合理的。但为什么能说到2000亿呢?这里头有三层关键原因:
首先,像"哪吒"这样的顶级IP,它的衍生价值远超普通动画。从玩具、服装到文具、食品,能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王长田特别提到,这类头部IP的效益可能是票房的"十几倍甚至二十倍"。
其次,电影带动的产业链非常长。从前期制作需要雇佣大量画师、技术人员,到后期宣传发行涉及的广告、物流,再到衍生品生产销售的工厂、零售端,能盘活整条产业链的就业和消费。
最重要的是,这类国民级动画还能带动文旅产业。王长田透露,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主动找上门谈主题乐园合作。要知道,迪士尼一个乐园年收入就是上百亿,要是中国真能做出自己的"神话主题乐园",这个经济账可就大了去了。
二、国内电影赚钱太"实在"?王长田痛陈行业短板
说到这儿,王长田话锋一转,点出了中国电影行业存在多年的老毛病——"只会赚票房的死钱"。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电影票房收入应该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他收入要来自衍生品授权、游戏开发、主题公园等多元渠道。
但咱们国内的电影公司呢?"百分之八九十的收入都指着票房,其他收入加起来才凑个零头"。这就像开饭馆只会卖堂食,不会做外卖、卖调料包,更不会开烹饪学校,白白浪费了自家招牌菜的影响力。
王总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你看人家迪士尼的米老鼠,90多岁了还在赚钱。光上海迪士尼乐园一年卖出的玲娜贝儿玩偶,就抵得上多少部电影的利润?"反观我们,《大圣归来》《哪吒》这些爆款动画,映期过后周边产品就难觅踪影,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吗?
三、光线传媒要当"中国迪士尼"?五大转型计划曝光
既然看到了问题,光线传媒准备怎么干?王长田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公司的转型蓝图,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大招:
第一招叫"IP运营商转型"。过去光线定位是"高端内容提供商",说白了就是拍电影的。现在要升级成"IP创造者和运营商",既要会讲故事,更要会做生意。王长田打了个比方:"以后我们既要当'说书先生',也要当'杂货铺老板'"。
第二招是组建游戏公司。已经秘密筹备好几个月了,首款《哪吒》主题游戏预计三年内面世。要知道,一款爆款游戏年流水几十亿很常见,这可比电影来钱更持久。
第三招是发力衍生品。从传统的玩具、文具,到年轻人喜欢的盲盒、卡牌都要做。王长田特别提到要开线上线下品牌店,让粉丝随时能买到正版周边。
第四招最让人期待——打造中国版迪士尼乐园!目前正在与多个城市洽谈,计划建设以神话IP为主题的大型乐园。要是真能成,以后咱们带孩子玩就不用总往上海迪士尼跑了。
第五招是培养长期IP。不像过去拍完电影就完事,现在要像养孩子一样持续运营IP。比如《哪吒》系列可能每隔几年就推新作,保持IP热度不降温。
四、老百姓能得什么实惠?动画产业繁荣带来的三大红利
听到这儿,可能有读者要问:这些大战略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至少能带来三方面实惠:
首先是就业机会。动画产业链能创造大量高质量岗位,从原画师、程序员到衍生品设计师、乐园运营人员。王长田预估,单是《哪吒2》带动的直接就业就可能超过10万人。
其次是消费选择。以后在超市里,咱们给孩子买的可能不再是奥特曼文具,而是正版的哪吒书包、敖丙水杯。价格说不定还更实惠,毕竟不用交进口IP的"智商税"了。
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当中国的神话英雄们也能像漫威超级英雄那样风靡全球,咱们的文化输出就真正硬气了。王长田说得很实在:"什么时候外国小孩吵着要买中国动画的周边,那才是真成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