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唐(十四)朱温煽风点火挑起混战,坐镇中原兼收渔翁之利

惊心鸟 1天前 阅读数 1 #历史

后梁太祖朱温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第一个胜利者,他趁着藩镇混战不断坐大,最终篡唐自立,建立了后梁。可以说他是五代十国时代的开创者,也是我们古代军人政治的典型代表。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典型的事例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借鉴,他崛起的过程也成为一种乱世的生存哲学。

在我看来他能够在唐末藩镇混战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在于他有多强的军事力量,而在于他具备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这是同时代的藩镇节度使们所没有的素质。正是这种素质让他能够藩镇混战中左右逢源,通过煽风点火的方式引发战争,而最终又成为其中的渔翁得利者。

朱温并不是唐朝军镇出身,而是黄巢起义的将领,在起义中被击败后投降了唐朝。朱温家庭也不是传统的军镇将门世家,而是唐朝的文人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著名的文人,教授家乡之地孔孟之道。因此朱温虽然带领兄弟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却并非一般情况下的莽夫可比。在唐末的藩镇节度使中,他是非常具有政治头脑的,懂得审时度势的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所以在投降唐朝的初期,尽管受到唐朝藩镇的歧视和排斥,他仍然能够趁火打劫,并在各种战争的漩涡之中渔翁得利。

于是在宦官田令孜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池之利而引发的军阀混战中,朱温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黄巢起义后田令孜和唐僖宗重返长安,重建被打散的神策军,并开始培植党羽独霸朝政。在此过程中田令孜利用权势与藩镇节度使争利,掠夺了不少财富和资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在黄巢起义中趁乱占领了安邑,夺取了盐池之利,每年只上供三千车盐给朝廷。田令孜重建军队需要钱财,于是把目标对准了王重荣,双方为争夺盐池之利展开斗争。这场斗争本来只是在政治层面打嘴仗,可在朱温的挑拨下变成关中军阀混战。

由于唐朝廷的神策军在黄巢起义中被打散,新建的神策军远不是藩镇军的对手,所以田令孜也只敢在嘴上叫嚣,却不敢主动出击。而朱温在这种政治冲突中却找到了机会,挑起了关中混战。这次混战不但挑拨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朝廷的关系,还让自己成功摆脱李克用的追杀,一举数得。

在此之前,朱温曾在上源驿馆设宴招待攻打黄巢后回师的李克用,目的是抱上这位唐末第一强藩的大腿。因为当时朱温作为黄巢降将在唐军中没有地位,受到歧视和排挤,需要有背景的人支持。他先后拜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义父,又倚仗宰相王铎得到了宣武军节度使的位置,所以抱李克用大腿走的也是同样路线。

可是在上源驿馆中李克用与朱温发生冲突,朱温被喝醉的李克用当面羞辱,引发了上源驿馆兵变。朱温派人夜袭上源驿馆,烧死了包括监军陈景思和大将史敬思在内的三百多人,只有李克用和数个亲随逃离。事后李克用上奏唐僖宗,并派弟弟李克修屯兵河中待命,意图出兵汴州报仇。这个事情本来在唐僖宗的斡旋下不了了之,但李克用却抱着对朱温的仇恨,厉兵秣马的准备攻打汴州。而此时正好爆发了田令孜和王重荣争夺盐池之利的事情,于是朱温搞了个祸水东引,将李克用拉入了战争之中。

因为田令孜手下的神策军不是河中军的对手,于是他拉上了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和邠宁节度使朱玫共同对抗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两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藩镇节度使,而是靠着投靠宦官田令孜起家的。他们和田令孜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所有行动与田令孜一致,也成为田令孜挟持唐僖宗的帮凶。由于田令孜独霸朝政,所以这支军队就成了唐朝朝廷的代表,拥有政治上的优势。朱温把握住这个优势,挑起了朝廷军和河中军的战事。为此,他派出军队假扮河东军到长安周围劫掠防火,使得朝廷军队将李克用和河东军作为讨伐的目标。

本来李克用是不想插手朝廷军和河中军的战争,要一心一意的消灭汴州的朱温。王重荣和李克用是盟友,最初王重荣求助时,李克用委婉的表示了拒绝。于是王重荣篡改了朝廷的诏令,以上源驿馆事件中朝廷偏向朱温的理由,说动了李克用出兵关中。再加上朱温的挑拨离间,朝廷军也把李克用作为对手,于是坐实了王重荣的矫诏,使得李克用和朝廷的误会越来越深。如此一来,李克用率领河中军全力帮着王重荣攻打朝廷军,反而忽略了坐山观虎斗的朱温。而朱温却并没有如约出兵关中,以秦宗权在蔡州反叛的理由进行观望。

这次战争搞了两年,唐僖宗和田令孜再次被赶出长安,事后还引发了邠宁节度使朱玫的叛乱,战争的三方朝廷军、河中军和河东军损失巨大。朱温不但成功逃脱李克用的追杀,反而拉拢了朝廷的势力,坐收了渔翁之利。同利用这两年时间,他又插手了魏博节度使内乱,蚕食了对方大量地盘。

当关中打得如火如荼时,魏博节度使方面也出了问题。黄巢起义被平定后,田令孜利用唐僖宗的宠信打压参与战争的藩镇节度使。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去世后,田令孜权力没有了限制,开始排济朝中大臣。宰相王铎是剿灭黄巢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就受到田令孜排挤贬官,被任命为沧景节度使。

王铎是豪奢世家出身,赴任之时裘马鲜明,而且带有许多姬妾。路过魏博时,他的财物和姬妾便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乐从训盯上了。于是乐从训在幕僚李山甫的唆使下劫掠了王铎的队伍,杀死了王铎及其家眷、幕僚和护卫三百余人。这个事情传出来后天下震惊,可由于朝廷军在关中和河东军混战,根本无力管辖魏博节度使地面上的事情。可是魏博的百姓和军队对此严重不满,于是引发了叛乱。这次叛乱逼得魏博节度使乐彦祯避位为僧,乐从训带着自己的士兵出走相州。最为奇葩的是,内乱中还杀死了朱温排到魏博的使者雷邺。

雷邺到魏博干什么呢?各种史书的记载并不确切。一种说法是朱温派雷邺去魏博商量借粮的问题,还有一种是联合对付蔡州的秦宗权,最后一种是调停魏博军民与乐彦贞的矛盾。从当时的情况分析,第一种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几乎没可能,因为魏博和蔡州不在一条线上;最后一种可能性最大,因为朱温是这次内乱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因为雷邺的死让朱温有了理由插手魏博节度使的内乱,而不再是打着朝廷的名义调停,而是可以军事插手魏博问题。同时魏博军民罢免了乐彦祯节度使的官位,推举赵文弁为节度留后,引发了乐从训带兵攻打魏博的事情。

乐从训本来带着自己五百人的心腹躲在相州,听说父亲被罢官后便求助于朱温,向朱温借兵三万攻打魏博。同时朱温还派大将朱珍率兵北上攻打魏博地盘上的州郡,占领了魏博三城,攻入内黄县。有了朱温的支持乐从训气势大振,与魏博军展开大战。可惜的是,乐从训就是个纨绔子弟,付不起的阿斗,最终在战争中被杀,朱温吞并魏博的打算只能就此止步。死后乐彦祯也被魏博军杀掉,他们推举了罗弘信为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上任后向朱温求和,朱温也见好就收的撤出内黄,当然已经完全占领的三个县城就不吐出来了。

朱温的这一操作非常的周密,体现出其高明的政治手腕。他在政治上投靠田令孜,打起了朝廷的招牌行事,占据政治上的制高点。他挑起关中内战,不但让自己摆脱了李克用的追杀,还让朝廷军、河中军、河东军三败俱伤,使得自己可以渔翁得利。由于有了朝廷的名义,他可以在中原四处插手调停军阀混战,到处煽风点火,创造渔翁得利的机会。魏博之乱就是这种手段的典型,通过这次争夺,魏博军镇势力萎缩,朱温反而得到巨大的利益。后来他又利用朝廷名义,拉拢被秦宗权击败的中原藩镇,共同攻打蔡州,最终成为中原最大的藩镇节度使。而唐朝廷却不得不倚仗朱温控制中原局势,也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惊心鸟

惊心鸟

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