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早就把话说明白了:苦难的本质就是穷

不明真相就要多读书 1天前 阅读数 0 #历史

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李斯早就把话说明白了,社会地位低下是最大的耻辱,会受人轻视,尊严任人践踏;生活穷困潦倒是最大的悲哀,苦难的本质就是穷。

处在社会底层就没有尊严可讲,物质财富匮乏就会剥夺人的自由和选择,让人没有思想,浑浑噩噩当一辈子牛马,枉在人世走一遭,痛苦的根源就是穷,这是李斯的人生感悟。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是脏东西,还要时常被人和狗惊扰,活得胆战心惊;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总结了:“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楚国上蔡人李斯,不甘心再去当一个郡里的小吏,他从小吏厕所里的老鼠以及粮仓里的老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算是当老鼠,也要去当粮仓里的那只,于是李斯拜师荀子,学帝王之术,应该就是权谋之类的东西吧。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有所成,李斯辞别荀子,选择了七雄里的最强者--秦国,作为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临行之前,李斯向荀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志向。有人选择安贫乐道,有人选择功名利禄,人生观不同,各有各的追求,你不能说安贫乐道的有多高尚,也不能说功名利禄的有多庸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李斯认为卑贱和穷困是可耻的,人生的价值在与功名富贵。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於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於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向荀子辞别时说:"我听说遇到时机不可懈怠,千万不可错过,如今大国争霸,正是游说之士掌握权柄的时机。如今秦王志在吞并天下,称帝统治,这正是平民奋发、游说之士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如果身处卑贱却不愿进取,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空有人形却无作为。”

于是李斯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句,"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这是李斯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奋斗的动力。

“长期处于卑贱困苦之中,却声称厌恶名利,以"无为"自我标榜,这不是士人的真实想法。因此,我决定西行游说秦王。”

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议社会,说什么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有多么清高、与众不同,这是李斯所不认同的。

机会从来都不是坐着等来的,而是主动去争取的,尤其是李斯这类布衣平民。当年的李斯都如此努力,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至少要活明白: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事,想做的事,更要弄明白自己受的苦到底有没有意义,然后看看怎么能有意义一些。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有了机会游说秦王,秦王拜李斯为长史、客卿、廷尉、最终到丞相。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秦王拜斯为客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不明真相就要多读书

不明真相就要多读书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