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没朋友?因为你把毒舌当率真,把双标当精明
刚进大学那会儿,我们宿舍有个姑娘特别“会聊天”。隔壁床晒出了新买的防晒霜,她凑近接下来挤了一大坨,说:“借我用用吧,反正你也不在乎这一点儿钱。”;在小组讨论方案时,她低着头,一直在刷手机,可最后交作业时却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遇见班委时,她满脸都堆着笑容,可转头对着内向的室友却翻起了白眼,说道:“她成天不说话,装什么斯文啊?”
半年后的生日聚餐,全宿舍默契地“忘记”通知她。有些关系破裂,根本不需要吵架,—光是那些,没分寸的细节,就足够把人推远。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同学:军训时蹭遍了全连队的防晒霜;毕业时连张二手课桌都卖不出去。明明考了高分,非要对着挂科的人凡尔赛一番:“这次卷子,太简单了吧?”在老师面前,鞍前马后,转头就把室友的秘密当作谈资。
不是大家爱搞孤立,而是身体比大脑更早感知不适。食堂里总想着法子,轻易地少刷两块钱的人,早晚会把自己的信任额度给刷爆。那些将毒舌视为率真,把双标当作精明的人,殊不知早就有人默默地把微信备注改成了“慎交”。最为可悲的是那欺软怕硬的家伙,以为踩着别人就能使自己增高,结果却成了全班都心知肚明的“避雷指南”。
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早就写好了价码,蹭了三次奶茶却还不回请之人,第四次往往只会接收到“突然有事”这般借口;在众人面前让他人下不来台的玩笑,所换来的并非幽默的认证,而是集体的沉默;今日你对弱势者的刁难,明日便会转化为简历上的性格标签。
上个月同学会之时,见到了当年那位被称作“人缘黑洞”的班长。他竟端着酒杯,逐一挨着桌子进行道歉:“在当年呐,催促你们交交班费的时候,我的态度着实是太糟糕啦……”原来呀他已经求职三年了,在各个地方都遭遇了碰壁的情况。直至HR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提醒道:“您在大学时所采用的领导方式,或许不是特别适合于团队的协作呢。”
你看世界真的是面回音壁。最近总刷到“00后整顿职场”的段子。其实大学生早该整顿“社交场”——不是教你怎样去讨好他人,而是提醒你,寝室空调开26度,还是28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总将遥控器紧紧攥在自己手中;小组作业谁当组长,也并非那么关键。关键在于,别让队友觉得你在汲取他的力量来提升自己;那些不假思索说出的“大实话”,或许在他人心中埋藏了十年之久,像一根刺般存在。
下回打算带走共享充电宝的时候,别忘了最好留下张便条,并且注明次日必定归还;在开导考试失利的朋友时,可以把“我闭着眼都能过”换成“走吧我请你喝奶茶”;碰到老实巴交的人时,千万别以为他们好欺负,得明白全班总共44人,其他43双眼睛可都在留意你的一举一动。
真正的人缘不是靠讨好得来的,是你在食堂分出去的半份糖醋排骨,是在走廊遇见时真诚地点头微笑,是明明看破却不说破的那份体贴。
毕业五年后,同学群里最活跃的,永远是当年那个主动地,积极地帮全班打印复习资料的“老好人”。你瞧时间终归会把曾占过的,那点便宜折算为代价,也会将散出去的,那份温暖以复利的方式变成福报。
所以啊现在就把这篇转给那个总抱怨没朋友的家伙—当然记得撤回键留给自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