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新的两大要素

七陆书法 2天前 阅读数 4 #推荐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生命力正在于代代相传中的不断创新。然而,当今书法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确实是书法持续发展壮大的必然途径,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真正的书法创新必须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之上:一是坚守传统书法的根基,二是保持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

失去传统根基谈书法创新,犹如无根之木,终将枯萎。

几千年的传承,总结出书法严谨的法度和独特的审美标准,使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体系,书法的发展都要延续这个法度和标准,背离法度和审美标准的创新就不能再是书法,强要以书法推之必然是不伦不类。

但是法度也好审美标准也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时代发展,文化变迁进行拓展,王羲之为书法赋予了俊秀之美成为后世尊崇的标准,颜真卿则变法开辟了古拙之美,也成为后人追捧的对象,这都是对传统书法法度和审美标准的延续和拓展。

文化是书法的核心,也是书法有别于其它艺术的根本,书法正是凭借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才得以延续几千年经久不衰。

割裂文化核心的书法创新,则会使艺术失去灵魂。书法从来不是单纯的笔墨技巧,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甲骨文的占卜记事,到青铜器铭文的礼乐传承,从碑刻摩崖的历史记载,到文人手札的情感抒发,书法始终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失去文化滋养的书法,再怎样标新立异也难成气候。

随着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书法与文化并不能割裂,虽然书法无法再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但是书法将会由以前的文化输出转向文化注入。

书法家不再通过文字内容向外输出文化,而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将文化充分注入到作品中,引发观者的独特思考。这对于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法创新应当遵循"守正出新"的原则。"守正"就是要深入研习传统经典,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和审美标准。历代大家无不是从临摹入手,在充分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出新"则要求创作者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赋予书法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清代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至今仍对我们有启示意义。关键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展望未来,中国书法的发展既需要保持文化自信,又需要具备开放胸怀。我们应当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传统,以更包容的态度对待创新。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书法既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又要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唯有如此,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为世界艺术之林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书法创新的真谛,不在于抛弃传统,而在于让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新的表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七陆书法

七陆书法

书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