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对这位战友做客不冷不热,别看现在鼻涕邋遢,当年可惹不起
1984年的时候,有个已经退休的老干部来找韩先楚,那时候韩先楚也已经不在一线工作了。家里人看到这个客人,都挺陌生的。往常家里来人,韩先楚都是挺热情地招待,但这次他对这位老干部的态度却有点冷淡,也不清楚到底是为啥。
后来才知道,这家伙原来是韩先楚的老战友,他俩都是红25军的资深成员。
等那位客人离开后,我叹了口气,说道:你瞧他现在这副模样,鼻涕挂着,看着还挺和善,但想当年,他可不是个能轻易招惹的主儿。
他提到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呀?
这个人叫戴季英。
戴季英算是个老资格了,在红军那会儿,他手头的职位和权力,韩先楚他们可真是比不上。
1927年黄麻起义那会儿,他可是挑大梁的领头人之一,打那以后,他就一脚踏进了革命的行列。
从1931年开始,张国焘进了鄂豫皖苏区,他推行了一套过激的左倾路线。结果呢,什么“改组派”、“托派”、“AB团”这些帽子,就乱扣在咱们指战员的头上。轻点的,职位没了,不受重用了;重点的,直接掉了脑袋。
戴季英原本心存疑惑,但后来彻底变成了极“左”派的坚定支持者。当他担任省保卫局审讯科科长时,亲自参与了很多事情。好多出色的革命战士,本可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结果却含冤而死。
1932年那会儿,鄂豫皖根据地被敌人第四次围得紧紧的,上头就打算把主力部队拉出去,到外面去打仗。本来以为左倾错误已经被刹住了,可结果却不是那么回事。还是有人在那瞎折腾,搞得大家心里都慌慌的。戴季英呢,他成了新成立的红25军的政委,还兼着74师的政委,就连师长徐海东也拿他没辙。
他上前想要阻止那人的行为,结果却被对方厉声责骂:“我可是省委常委兼政委,这些事都是我分内之事,你少插手,别多管闲事!”徐海东心里头火冒三丈,可看起来也没什么好办法应对。
那时候,韩先楚的官职并不大,也就是个连排级的小领导。但他心里头有个疙瘩,那就是他的那些顶头上司们,一个个在战场上都没倒下,最后却倒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这事儿他怎么想都想不通。
有个师政委,人家都说他是改组派,但他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总是冲在最前头,毫不畏惧。听说他被抓起来后,全师的官兵都跪了一地,求着放他一马。可这事儿没门儿,最后还是牺牲了。你说这事儿,有人给上头提点意见,发点牢骚,或者说了句不中听的话,都可能惹上麻烦。那些戴着绿领章的特派员,看谁不顺眼,都可能让人觉得你在怀疑他。咱们的指战员跟敌人打仗已经够辛苦了,结果还得防着自个儿人。
这事儿从鄂豫皖一路蔓延到鄂豫陕,最后又闹到了陕北。结果呢,根据地的老百姓一个个都吓得不行,连打交道都不敢了。这局势,简直是太紧张了!
戴季英从鄂豫皖一路走到陕北,几乎就没歇过脚,红25军的战士们,哪个不知道这事儿呢。
新中国成立后,戴季英在开封市委书记的位置上没干多久,就被撤了职。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他有没有回头想想自己以前的事儿呢。
到了1984年年初,上面给他翻了历史那案子。这不是说他以前就一点错没有。而是说,1952年那会儿他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事儿,现在给纠正了,党籍给恢复了,还给了他省级干部的待遇。这里面也有原来红25军一些老将领的帮忙推动。
虽说使劲儿推了一把,但重逢老战友后,他那样的人被不冷不热地对待,也不奇怪。说真的,这已经是放他一马了,要不然,门儿都不给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