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品2024年进出口情况,哪些品类会被“卡脖子”?

数据读城 5天前 阅读数 1 #财经

我国是全球矿产进出口大国,从我国海关的相关数据来看,金属矿及其制品是我国每年进出口的重要品类。从金额来看,我国数十种金属矿及其制品中的大部分都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情况,由此产生较大的贸易逆差。

我国已将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硅这10种有色金属矿产纳入了定期产量与规模统计。我国对重点金属矿和能源矿产的态度一直都是“买买买”,正是这每年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的金属矿贸易逆差,支撑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高速运转,源源不断地为全球市场生产各式工业成品。事实上,我国正在通过海外购买布局、国内勘查开采、精炼深加工技术等举措,保障金属矿的供应多元化与高效利用,从而不受制于人。

我国哪些金属矿及其制品为逆差状态?

铁矿仍是我国贸易逆差最大的金属矿产,每年仅进口铁矿砂及精矿就需花费千亿美元以上,但我国同时也是钢铁制品的出口大国,对冲后钢铁产品逆差可降至百亿美元。铜矿的逆差情况远高于铁矿,我国对铜矿原料及其制品的高额进口,每年贸易逆差高达1000亿元美元。

我国不只是铁矿、铜矿的进口大国,对铝土矿、镍矿等也有较大需求,每年进口价值100亿美元以上的上述各品类矿产。此外,我国对锰矿、锌矿、钴矿、碳酸锂及稀土金属也有较高的进口金额。

严格来说,只有镁这一项,我国保持了绝对的顺差状态,出口持续高于进口,并在铝产品和钨产品方面有少许顺差。其他金属矿品类,我国大都是大量进口原料,精炼加工后出口部分制品,更多的金属矿资源被用于国内各个产业领域的生产所需。

无论是传统的建筑、钢铁等产业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品种繁多、数量可观的金属原料及其制品,这一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是我国主导产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地缘因素背景下如何保障金属矿供应安全?

从近年来的我国金属矿及其制品进出口情况来看,相关贸易逆差有少许的收窄,但受矿产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进口数量实则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铁矿、铜矿仍是进口的大头,各类与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深度绑定的特殊金属矿产也呈上涨态势,供应压力时时高悬。多个案例说明,一旦金属矿中的某些品类出现断供与“卡脖子”,将极大影响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金属矿供应数量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是国内大量的产业领域生产所需,一方面是我国逐步搭建起了较为固定的金属矿供应网络。我国与全球大多数的资源矿产大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障工业原料的供应。但在全球地缘因素频出的情况下,固定供应方的不稳定现象也在频繁出现,无理由、无预兆的合作搁浅、价格飙升现象不断爆出,甚至有高额罚没与无理由禁运的消息零星爆出,这些都对我国的金属矿供应网络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加强国内相关金属矿产的勘查、开采只是保护供应基本盘的必需,而在海外积极布局,控股相关矿产则是我国产业实现全球化拓展的必然,此时,如何保障我国海外矿山的应有权益,不光需要专业的国际型法律团队,也需要更多有效的保障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