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随礼有讲究!这 5 条老规矩不懂,再好的关系也处僵
咱中老年人讲究个 “人情往来”,亲戚之间红白喜事随礼,看着是包个红包的小事,里头藏着的规矩可不少!不懂这些门道,哪怕是亲兄妹、亲姐弟,也容易闹别扭。今天咱就掰扯掰扯,亲戚随礼必须知道的 5 条老规矩 ——
一、礼尚往来是根基,别把 “情分” 当 “本分”过去咱随礼,讲究 “有来有往”。比如你堂哥结婚时,你送了 200 块,等你儿子娶媳妇,他回 200 或 300 都正常,这不是计较钱,是 “情分对等”。举个真实例子:小区李阿姨说,前年侄子生孩子她随了 500,去年她孙子满月,侄子只发了 100 块红包,连面都没露。“不是差那 400 块,是觉得这亲戚越走越远了。”老辈人常说:“来而不往非礼也”,随礼是你来我往的情,只进不出,再好的亲戚也心寒。
有人觉得 “亲戚有钱,少随点没事”,这可错了!你表姐嫁女儿,你条件一般,随 200 块但提前三天去帮忙布置房间,比有钱的表弟随 500 块却空手来更让人记情。特别提醒:
实在没时间到场,提前打个电话:“妹啊,孩子满月我赶不回去,红包不多,心意到了啊!”经济紧张别硬撑,但千万别装看不见,哪怕提两斤糕点上门,也比装聋作哑强百倍。王大爷就吃过这亏:十年前外甥结婚他随了 800,去年他老伴过寿,外甥借口 “忙” 没露面,连个电话都没有。“不是图他那点钱,是觉得这孩子把亲情看轻了。”记住这 3 点:✅ 别人随礼后,自家办事时别 “缩水”(比如对方随 500,自家至少回 500 或 600);✅ 暂时没钱回礼,也要上门说句 “不好意思,等我缓过来一定补上”;✅ 忌讳 “隔代不回”(比如表哥帮你随过礼,他孩子结婚你却让儿子去应付,这就是不懂事)。
不同事随礼有讲究,咱中老年人得记牢:
红事
(结婚、满月):金额忌单数(比如别随 300、500),一般带 “6”“8”(600、800),红包要写名字,别让人猜是谁送的;白事
(丧事):金额忌花哨,用整数,比如 300、500,别用红包装,附张白纸写 “奠仪” 和名字;忌讳 “迟到”
:红事提前送,白事当天送,事后补礼要说明原因,别让人觉得 “不懂规矩”。五、随礼是 “人情账”,算太清伤感情,但也别太糊涂咱不提倡 “打肿脸充胖子”,但也别太 “精”:
亲戚家孩子考上大学,随 200 是心意,别到处说 “我当年随了他爸妈 500,现在才回 200”,翻旧账最伤感情;自家办事收了礼,拿个小本本记下来(比如 “二舅 2023 年随 600”),回礼时心里有数,别让亲戚觉得 “你占便宜”。给咱中老年人的一句话亲戚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随礼是情分的 “润滑剂”,不是攀比的 “竞技场”。钱多钱少不重要,关键是 “用心”:有事到场、没事问候、回礼及时,这才是咱老辈人传下来的 “人情正道”。
下次亲戚办事,咱多想想这几条,别让随礼坏了亲情。记住:家和万事兴,亲戚处好了,比啥都强!
(转发给家里的晚辈,讲讲咱老辈人的规矩,别让好亲戚处生分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