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最后一世的王:夏桀,看他怎么让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历史聆风 2周前 (04-29) 阅读数 2 #历史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创作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夏桀登基:末代天子的开端

夏朝传了十七代,出了个有名的昏君,叫姒履癸,后人都叫他夏桀。要说他怎么登上王位的,得从孔甲在位的时候讲起。

孔甲这人,迷信鬼神,为人暴虐,而且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这么一来,四方诸侯对夏朝渐渐失去了信任,离心离德。

到了姒发这一代,夏朝的王权已经十分不稳定,摇摇欲坠。偏偏姒发有个儿子,从小时起,力气便很大,而且能够徒手抓虎豹。在他十岁的时候,竟能举起用于祭祀的青铜方鼎。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夏桀。

夏桀是姒发的儿子,姒发去世之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王位。夏桀继位以后,因为自身力大,行事便肆意妄为,全然不听大臣的劝告,持续不断地征发百姓去服劳役,还增加赋税,致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艰难困苦。

有位老臣哭着规劝道:“向来都不曾有依靠苛政而能赢得民心的。”夏桀当场冷冷地说道:“我能身处此位,就能够决断天下之事!”

在他的残暴统治下,百姓们怨声载道,甚至发出“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宁愿和你同归于尽”的诅咒。再加上他宠爱有施氏进献的美女妹喜,为了讨妹喜欢心,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生活奢靡得很。四方诸侯也因为他的昏庸暴虐,不再服从夏朝的统治,夏朝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酒池肉林:荒淫无道的朝政

夏桀坐稳王位后,第一件要干之事,便是大规模地扩建王宫。

他瞧着斟鄩城的宫殿,觉得那气势,有点不够宏大,就硬是把十万民夫给召集起来,在洛水旁边开始修建“倾宫”。

这宫殿有九丈九尺之高,站在其顶上,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黄河的水流;廊柱之上,挂着从东海送来的珍珠帘。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在宫里挖了一个酒池,此酒池能装下三百斛醴酒呢。

而且在池边桃树的枝头,挂满了提前烤好的羊腿。

据《di王世纪》记载有一天夏桀突发奇想,想看“活人舟戏”。他命令三千宫女,光着脚在酒池里划船,谁溅起的酒花,最少就赏给谁,金爵。有个宫女不小心溺水身亡,夏桀竟然拍手大笑,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醉美人!”

这些荒唐事传到民间,老百姓编了歌谣:“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宁愿和你同归于尽。”咒骂这个暴君早日灭亡

天灾人祸:夏朝灭亡的隐患

夏桀十三年,伊洛河突然断流。占卜的贞人说,这是亡国的征兆,夏桀却让人把占卜用的龟甲都焚毁了。第二年泰山连续震动了三天,黄河水倒灌进王城。百姓们流离失所,夏桀却在倾宫顶层,举办“观灾宴”,说要看“天河倾泻”的奇景。

他将徐夷的铜矿强行征收。徐夷的首领,偕同族中的少年们,在宫门外整整跪了七天七夜;不过夏桀却派出了卫队,把那些陈情的人都扔进了铸铜炉。《竹书纪年》有载夏桀铸造了铜人,其高达丈二之多,那眼睛红彤彤的,如同鲜血一般。这些铜人,其后竟成了夏朝亡国的见证者。

妹喜祸国:加速夏朝灭亡

说起夏桀,就不得不提有施氏进献的美女妹喜。妹喜原本是有施部落首领的女儿,部落战败后,被迫进献到夏桀宫中。夏桀一见到妹喜就着了迷,甚至把传国的玄圭摔碎给她听响。

妹喜有三个怪癖:喜欢听撕帛的声音,爱看万人醉舞,爱穿男子的冠服。夏桀为了讨她欢心,把国库里的帛绢堆成山,每天让人撕扯;又强行征调民间美少年进宫,逼他们喝酒跳舞,直到癫狂。有老臣进谏,说这是“牝鸡司晨”,夏桀竟然把老臣的孙女送给妹喜当梳头婢女。

妹喜

众叛亲离:统治危机加剧

夏桀获妹喜后,愈发昏庸暴虐。于王城东门立一铜柱,美其名曰“观谏柱”,实则令劝谏之臣抱烧红铜柱进谏。《尚书汤誓》载有老臣关龙逄,实难忍受,抱祖传《黄图》入宫劝谏,夏桀竟将竹简掷入酒池,且骂道:“你这老骨头竟不如泡酒有味!”

夏桀尤其创设了“人毯”这般残忍的手段。有那么一年遭遇大旱,九夷部落无法交上贡品,夏桀便将部落酋长们的衣服剥掉,紧紧地捆绑在炽热的沙地上,并且还堂而皇之地将其称作“晒盐浴”。此事在《韩诗外传》中有记载,当商汤听说之后,竟然气得把筷子都给折断了。

诸侯们也遭了殃。有仍氏举办会盟,夏桀当众把徐国国君绑在鼎耳上荡秋千。有缗氏只是抱怨了几句赋税太重,夏桀就发兵把人家祖庙里的青铜礼器都熔了,铸成马桶。老百姓私下里都说:“宁愿做商汤的狗,也不愿做夏桀的子民。”

就在这个时候,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史书记载,夏桀二十三年,“伊洛竭而夏亡”,伊洛河两条大河都干涸了。占卜的贞人战战兢兢地说这是亡国的征兆,夏桀却让人把龟甲煮成肉羹,分给奴隶吃,简直荒唐至极。

亡国征兆:夏朝走向末路。

当夏桀察觉商汤于亳地正紧锣密鼓地操练兵马之后,生出一奇异之想法。其打算举办一场规模颇大的“万国来朝”盛会且命各地诸侯于三月内献稀奇珍异之宝物。

其间荆山部落送上一块玉璞。但只因那雕刻手艺稍稍有些粗糙,夏桀竟格外生气,即刻令手下将使者扔予老虎去撕咬。

此事在《吕氏春秋》中有详尽记述。更为残酷的是,他操办了“人牲盛宴”。并且为了庆贺自身五十岁的大寿,夏桀竟然将反对他的六百位贵族子弟捆绑起来,当作“人牲”还逼迫他们的父母亲自点燃火把来进行献祭。《di王世纪》有载那日黑烟遮蔽了天空,就连郊外的野狗都仿佛被吓住了,稍稍都不敢发出叫声。

宫里同样荒唐的事接连不断。妹喜忽然说道,要去聆听冰块裂开的声响,而后夏桀即刻下令,于那寒冷至极的冬日里,将洛水凿开,紧接着把大冰块密密匝匝地悬挂在宫殿的屋檐之上。

有个宫女倒霉,被掉下来的冰块砸死了,可他一点儿怜悯的表情都没有,而且大方地赏赐了一百镒黄金,还得意地夸赞这种声音,就像“碎玉般清脆”。

民间于是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桀王笑冰棱落;桀王乐人头薄。”

这时候的商汤在做什么?他穿着麻布衣服,吃着野菜,将省下的粮食分给流民。和夏桀宫里,酒肉腐烂生蛆的景象相比,正如《孟子》所言:“厨房中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百姓却面有饥色,野外有饿死之人,这就如同带领野兽去食人。”

夏桀

鸣条之战:夏朝灭亡的导火索

这年开春,夏桀做了一件,让人忍无可忍的事。他看中了东夷的青铜矿,把人家宗庙里的礼器,熔了铸成尿壶。东夷首领带着族人在王城下痛哭,夏桀却放出卫队,这些恶徒,专门挑孕妇的肚子下手,还美其名曰“剖珠取胎”。

确实引发鸣条之战的是昆吾之乱。夏桀的亲叔父昆吾侯再也受不了夏桀的残暴行为,于是带着自己封地上的百姓起来反抗,发动了叛乱。

夏桀亲自带领部队去平定叛乱,攻下昆吾城后,把缴获的敌人耳朵穿在一起。依照《史记》的记载这场战斗让三万人丧失了生命,整个战事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商汤在景亳召开诸侯会盟时,连远在东海之滨的夷人都来参加。史书记载“汤修德诸侯皆归汤”,而夏桀还在酒池边搂着妹喜说醉话:“我拥有天下,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

末路狂徒:夏朝的覆灭

商汤会盟诸侯,夏桀还醉卧在倾宫呢!看看他是怎么应对的?这暴君带着妹喜登上鹿台,让人把九鼎里的祭肉都烤了,要办“天罚宴”!《史记》记载他举着青铜斝对着天狂笑:“我就是天命,看谁还敢造反!”

鸣条之战的过程,在史书里的记载挺离奇的。

按照《吕氏春秋》的说法两军刚摆好阵势,不过夏军一下子就全都倒向对方了。其实夏桀的亲卫队早就被伊尹用五十车铜贝给收买过来了。

夏桀看到这样的不利局势,就带着五百个亲信慌慌张张地逃跑了,而且在逃跑过程中,他居然把传国玉璋掉进了酒池里。

商汤的追兵马不停蹄地跑着,而且一路奔驰,跑了八百里路,最后把夏桀逼到了南巢那荒僻的山里。

夏桀被俘的那一天,腰间揣着三样东西:妹喜的玉梳;铸铜人用的陶范,还有半块啃剩的牛肩胛骨,那上面刻着“天命永夏”的卜辞。商汤看到他这般模样,感叹道:“你并非亡于我之手,而且亡于自身之手。”说完便把牛骨扔进篝火里,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夏桀被流放到南巢之后,生活满是嘲弄的滋味。他住在那间,有些漏雨的茅草屋里,吃着山民送来的,比较粗糙的面饼,晚上还得一直,警惕地提防着狼群的袭击。

更没法接受的是,他的儿子獯粥,借着流放的机会,把宫里的嫔妃,都弄到了自己那边,甚至把他最喜爱的,青铜冰鉴,也给搬走了,拿去装马奶。

《括地谱》里说:“跟着牲畜迁徙,中原人叫他们匈奴,说的就是他儿子带着家产迁到漠北的情况。

夏桀临死前干了件蹊跷事。他将妹喜的玉梳掰成两段,一段埋于南巢山顶,一段让老奴带回斟鄩。可没想到,那老奴刚踏入城,便遭乱石砸死,那截玉梳,至今仍掩埋在洛河的淤泥之中。商汤很有度量,在给夏桀定谥号之时,特地选取了“桀”字在甲骨文里,此字“木桩上挂人头”之象形。

暴君遗产:千年后的思考

你知道夏桀兵败被擒的时候,怀里揣着些什么东西呢?除了那三样滑稽的玩意儿,还有半卷《夏小正》。这本理应用来指导农时的历书,竟被他用来记录妹喜的梳头次数!更讽刺的是,商汤后来修订的《殷历》,是以这卷残本为基础。

考古队真的挖出了一个足球场大的土坑,里面叠压着九层酒糟;其实最底下那层,还粘着半片撕碎的帛书,正是关龙逄当年被扔进酒池的《黄图》。

要说夏朝覆灭的教训,《韩非子》总结得很到位:“桀索岷山之女,侈造倾宫瑶台,故九州之民不生。”这个暴君到死都不知道,他把九鼎熔了铸尿壶的时候,毁掉的不仅是青铜,更是四百七十年的祖宗基业。

观点

仔细研读夏桀的兴衰史,最为重要的,不是那些让人深恶痛绝的恶劣行径,而是在历史书写这一过程背后所蕴含的权力逻辑。

从《竹书纪年》至《史记》,历代史官借助“酒池”;“肉林”;“人牲”;“盛宴”此类表述,竭力地塑造出一位暴君的形象。他们以此方式,将一位统治者刻画得极为荒诞且奢华。其实这般的记述时常蕴藏着某种主观方面的要素。

这或许更多是周人,为了证明商汤改朝换代的合理性,所构建出来的话语体系。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象征着对前朝记忆的再度构建;就如同商汤将夏桀牢牢地钉在那历史的耻辱之柱上一般,这其实本身就是权力更替进程里的一种仪式。

如果抛开道德层面的批判,夏桀的所作所为,反映出了早期王权所面临的困境。

他坚决地,征收九鼎来铸造器具,将那象征着礼法的礼器,融化成了马桶,这其实是他在试图挣脱宗法制度束缚时的一种,蛮横之举。

他对占卜贞人的打压,也体现出了神权与王权的初次交锋。

那些看上去荒诞至极的恶劣行径,或许是青铜时代的君王,在努力突破部落联盟体系,向着集权君主转变的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以及倾宫遗址中的酒糟层,都印证了夏朝晚期礼器世俗化的趋势。

当我们批判夏桀“荒淫”时是不是忽略了这是中国首次出现大规模剩余产品后,统治阶层消费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夏桀不过是青铜文明演变过程中,被刻意凸显出来的牺牲品。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史记·夏本纪》《史记·殷本纪》《竹书纪年》《国语·晋语》

《吕氏春秋》《资治通鉴·周纪一》《尚书·汤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聆风

历史聆风

观朝代兴衰,叹岁月峥嵘。愿和大家共品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