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报复性消费”、“报复性买房”、“报复性生育”都去哪了

文│喜欢嗷大喵
这几年经常听到“报复性”这个词,比如:
如果放开封控,我们将会迎来报复性消费!
如果放开生育,我们会迎来报复性生育!
如果放开限购,我们会迎来报复性买房!
可是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说好的“报复性消费”、“报复性买房”、“报复性生育”都去哪了呢?
有些人把普通大众想的很坏,总以为我们擅长“报复”!
但是却低估了我们的善良,其实内心我们早已“放下了仇恨”!
这些报复都去哪了,到底是谁在打我们的脸前些年在讨论要不要放开生育政策的时候,我们很担忧的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我们觉得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有强烈的生育意愿,一旦放松人口管制,一定会造成“报复性生育”、“扎堆生育”和“人口堆积”。
可是结果却是相反的,近年来的相关人口数据一直在打脸我们!
我们至今也没明白,之前禁止不让生的时候你偏要生,现在放开了,鼓励生育了,咋还不愿意了,还傲娇起来了呢!

同样的,在被封控的那段期间里面,大家讨论的最多的是什么?
是烧烤!是火锅!是奶茶!
是我要出去买买买、吃吃吃!
我们都以为“憋了许久”的我们,一旦放出笼子,那岂不是要........
但是结果呢?
我们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存款”!

我去查阅了一些资料,“报复性消费”指大概得意思就是:
人们的消费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压抑后,会有一段大的释放和反弹
但其实在所谓的经济学理论里面,并没有所谓“报复性消费”这个概念,
只不过当年非典过后,推动消费恢复经济,我们学会了发明了这个新词,我们这次又把他拿出来用了而已!
可这次我们预期的“报复”却没有来,反而“今年存了多少钱”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
因为经历了一些事让我们明白容易的钱越来越不容易赚了!

看下中金之前给出的“中国普通人月收入”的数据,有多少人是有能力去报复性消费的呢。
所以,为什么我们所预期的“报复”为什么都没有来,其中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了吧!
我们从来就没有“报复”的能力报复是需要能力的,需要条件的。
就比如说,想要报复性的买房,首先是有强烈的购房欲望和需求,其次是有买房的资金能力。
报复性消费也一样,要有过去需求的压抑和积攒、现阶段足够的消费能力、还要加上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显然,这些报复的条件无法满足,我们的能力也是不够的!
再前文我说到,我们一直以来都很善良,我们没想着去报复,我们都早已放下了仇恨!
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调侃,但细想一下,又何尝不是一句实话呢!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善良的民族,善良到我们从来不去想着去害谁,去报复谁!
我们只想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们精打细算的想要过好我们这普通的一生。

如果真的非要说“报复”,那我们也只能是“报复性”去搬砖,“报复性”去存钱!
就好像,我们之所以爱存钱,也只是是为了抵御一些潜在的风险,能让我们在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时,有着最起码得生存能力!
至于其他的,我们似乎真的没有“报复”的能力!
全文完!谢谢阅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