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传一枚春笺

渌水早读 2个月前 (03-29) 阅读数 5 #推荐

作者:苏灼

清晨,推开窗,阳光洒进来。

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像极了宋祁《玉楼春》里那句“绿杨烟外晓寒轻”。

忽然觉得,这首词似乎就藏在这片春光之中,只需伸手,便能触碰到它。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写这首词时,正值北宋盛世。

在仁宗朝那一抹盛世余晖里,宋祁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文曲星,与兄长宋庠并肩而立,凭借斐然的学识踏入仕途,名震文坛。

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石破天惊,从此他冠上了 “红杏尚书” 的雅号。

彼时,东京城的繁华绮梦,勾栏瓦舍间,文人雅士们以诗酒为墨,绘就风流雅集;朝堂之上,宋祁周旋于宦海波澜,历经沉浮。

这烟火人间与仕途跌宕,交织成他眼中独特的风景,也为这首传颂千古的《玉楼春・春景》埋下了伏笔。

东城的春,是在不经意间缓缓登场的。

他说:“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縠皱波纹”四个字尤为精妙,将水面上细碎的涟漪比作丝绸上的褶皱,细腻得让人不忍移目。

“河流总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我们只是匆匆过客。”

宋祁眼中的春水,何尝不是一条低语的河?

不张扬,不浓烈。

晨光初照,如丝如缕,落在河面,掀起细微涟漪,船桨轻点,水声潺潺。

晓寒未散,轻轻萦绕,宛如水墨丹青中的淡淡留白,意蕴悠长。

日光透过枝叶,目光移向枝头,他看到了红杏,已然绽放。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被誉为千古绝唱。

红杏争相开放,每一朵花都是这场春宴的主角,也是一场生命的宣告。

不因寒冬退去犹豫,不因未来凋零迟疑。

这样的洒脱是宋祁所羡慕的。

他身处繁华盛景,却也深知人生如梦,欢娱短暂。

他知道,再灿烂的春光也会归于平静,再鲜艳的红杏终将飘零。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宋祁的红杏,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期盼。

在仕途起伏、官场周旋与日常琐碎中,他感慨着“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人生苦短,欢乐的时间总是太少,何必吝惜金钱和地位,只为了换取片刻的欢愉呢?

这“一笑”,也是一种释然吧。

宋代士大夫阶层崇尚儒雅风流,却也面临着仕途坎坷、世事无常。

身为其中一员,宋祁自是深谙个中滋味。

选择在春日里放慢脚步,以一颗闲适的心去感受生活,既是一种现实抵抗,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他举起酒杯,试图挽留即将西沉的夕阳。

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所有的明天,换一个完整的昨天。”

宋祁没有直接表达遗憾,无人能阻止时间流逝,但他仍愿意尝试,哪怕只是徒劳。

有时想想,我们都曾遇见过自己的春。

在某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头;

在某个午后,风吹动书页发出沙沙声;

又或是某个黄昏,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些平凡,却又真实的瞬间里。

也许有人觉得,他的选择是一种逃避,但这样的生活也很美好——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匆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东城渐觉春光好”,这是一种缓慢的觉醒;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一种蓬勃的生机;

“为君持酒劝斜阳”,则是一种深情的告别。

这一切,皆是宋祁对生命的热爱,也是他对时间的敬畏。

他没有说该如何生活,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值得珍视。

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

然后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简介】苏灼,希望用文字,记录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渌水早读

渌水早读

一起读书品诗词,传播文化,人生哲理,诗意生活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