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餐后犯懒,有可能是疾病信号,不能掉以轻心
有位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他每次吃完饭后就特别地困,总得找地方睡一会儿才能恢复过来,真是不中用了,年龄越老就越懒了。
华子告诉他,饭后轻微犯困是正常的情况,但是每次吃饭后都会特别困,就可能不是单纯的懒,而要警惕是疾病信号,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注意与血压、血糖、心脏、大脑等相关的疾病,最好去找医生查明原因。
在饱食之后感觉轻微困倦是正常的,因为人体的血液会集中到胃肠进行消化和吸收,导致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会引发困倦;而且饭后的血糖升高,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使神经兴奋性和觉醒作用下降,也会使人感觉困倦。
但是如果饭后困得不行,或是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心绞痛,或是出现晕厥和跌倒,就需要警惕。有可能与餐后低血压、反应性低血糖、心功能不全、脑动脉硬化、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相关。
1、餐后低血压:餐后血液集中到消化道,机体会自行调节血压以维持大脑的供血,但是老年人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的血管舒张与收缩调节功能失灵,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头晕、乏力的情况。
2、反应性低血糖:饭后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是有糖尿病或是有潜在糖尿病风险的人群,胰岛调节功能失灵,就有可能过度分泌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导致头晕、乏力、手抖。
3、心功能不全:饭后需要心脏泵出更多血液供应消化道,如果有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就有可能出现心绞痛,或是心输出量不足造成脑缺血引起头晕。
4、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或是有狭窄,在饭后血压变化时,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
5、贫血:贫血者的血液供氧能力减弱,而饭后胃肠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就有可能导致大脑氧气供应不足。
6、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代谢下降,容易出现嗜睡、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
测量餐前、餐后的血压与血糖,并且找医生检查,明确原因,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饮食调整为“少食多餐”,把一日三餐调整为五餐、六餐,避免单次过饱饮食,可以减少胃肠对血液的需求量。
有高血压的人,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避免餐前服药。比如在午餐后容易低血压,可以将降压药物改为午餐后1~2小时服用,避免血药浓度峰值与血压低谷重叠。
有糖尿病的人,除了采取“少食多餐”外,建议用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替换1/3主食,延缓碳水类食物吸收速度,而且要戒酒,减少对血糖的影响。建议准备葡萄糖片,在发生低血糖时进行急救。
总结一下,饭后有轻度困倦是正常情况,但是如果情况严重,或是有头晕、心绞痛、眼前发黑等症状时,就需要警惕可能与疾病相关。通过调整饮食,改变用药时间,有可能减轻症状,增加安全性。
药物调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