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教师提拔的链条里,其实没有好人
在学校里待久了,你会慢慢发现一个现实:
你认真教书、默默做事、和谁都好,领导未必记得你。
但你那些“混得好”的同事,往往不是最努力的,而是最会来事的。
别一门心思想着“做好人就有好报”,在提拔这件事上,好人不一定有位子。
真干不如会干,会干又不如“有人”。
我们学校以前有个年级主任,课教得一般,文件读起来都打磕巴,开会讲话绕来绕去半天讲不到重点,但还是稳稳地坐在那个位子上。
为什么?
因为他妈原来就是学校领导,大舅在教体局,亲哥在文化局,真的是一家子“身后站着人”。
你再努力,也很难比得过人家这背景。
而她最喜欢安排事给谁干?
就是那种“老好人”老师。
谁加班不吭声,谁事事配合,谁脾气好、嘴也紧,就逮着谁使唤。
但好事呢?评优、评先、评职称、课题申报,轮得上你?
多半没有。
在体制内,尤其是教育系统里,很多时候“能不能被看中”不是靠干了多少事,而是你有没有和正确的人“走在一条线上”。
真到关键时候,不是谁支持你提拔,谁投了你一票,而是一把手一句话:
“我觉得他行。”
你就行了。
哪怕你平时话不多、朋友不多,也没人会真拦你。
反过来,领导觉得你不合适,再多群众基础也白搭,顶多在教师群里当个“人缘王”,换不来职务。
所以身边总有些老师爱“混圈子”,天天忙着搞关系、陪笑脸,想靠“人缘”铺路。
因为真要提拔的时候,谁是操盘手?领导。
谁有发言权?一把手。
群众?往往只是个背景板。
我们学校有个女老师特会来事,平时课题研究、教学比赛都没啥名堂,但就是特别会伺候人。
逢年过节总有心意,领导办公室里一有啥事,她准在场,还不抢功劳。
结果呢?优秀教师她有份,评职称她上位,年终奖金也不落下。
你私底下议论她没用,真正拍板的,压根不听你说啥。
在体制内生存,就得明白一个理儿:别把时间花在取悦“无权无势的人”身上。
你可以和同事相处好,但别想着靠“好人缘”换来提拔。
还有一点得提醒,尤其是女老师多的环境,八卦传得快,你和谁都走太近,消息最容易从你这儿出去。
有时候你就是随口一说,人家就记下来了,到了关键时刻,有人真会拿你这点小事去“做文章”。
体制内不是明刀明枪,但它处处是“战场”。
你要是太没戒心,真可能哪天连自己怎么“中招”的都不知道。
你看那些一路上去的校领导,表面上笑呵呵,和谁都客气,
你别以为他们就“没脾气”、“没心眼”——
真到要争事、争位子的时候,每一个都是狠人。
不是狼,怎么能带得动一群羊?
不是能打硬仗的,领导凭啥让你出头?
说到底,体制内走上去,拼的从来不是“谁最可爱”,而是“谁最能打动上面”。
老老实实做好教学没错,但想往上走,别天真。
提拔那事啊,得看你会不会“看人下菜”,看你是不是个“让上面放心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真不是每个老师都非得挤破头往上爬。
有些老师骨子里就不愿意搞那一套:不想阿谀奉承、不想迎来送往。
只想踏踏实实地把书教好,带好学生,做点有意思的教学研究,
在自己的教室里安静耕耘,图个清清爽爽、不欠人情。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也没必要自我怀疑。
但有一点要记住:你既然不搞关系、不走人情,那你得靠真本事站住。
把课堂打磨得更扎实,把教学成绩做得更漂亮,哪怕不去争位置,
也能让人说一句:“那谁,虽然不爱张罗事,但是真有两把刷子。”
你不巴结谁,也得有不被轻视的资本。
别怕慢,别怕清冷,怕的是你既清高又松懈,既不讨好别人,也没把自己打磨好。
在学校这个小体系里,有野心的人争位子,没野心的人守阵地。
你不争,可以;但别输得没声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