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网约车夹缝求生,被截胡、被扣分,合法资质为何五年没落地?
网约车的出现,本应给城市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与选择,然而在丹东,网约车的处境却格外尴尬。
打车软件上明明能叫来车,可出租车司机却坚决认为这些网约车是 “黑车”,甚至多次出现围堵网约车、强行让乘客下车转乘出租车的事件。
这背后,丹东地区网约车没有取得合法运营资质是关键原因。
在 2023 年 7 月,就有丹东母女二人打网约车时被出租车司机围堵,出租车司机强硬要求乘客下车,并坚称网约车是 “黑车”,让乘客坐他们的出租车。
母女下车后表示网约车只要十几块钱,出租车司机却称这个价格走不了。
对此,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回应,出租车围堵网约车属于警方管辖范围,同时明确表示丹东地区暂无合法网约车,会对非营运车辆进行处罚。
其实早在 2018 年 1 月,丹东就出台了《丹东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约车运营相关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车辆须是 7 座及以下乘用车,要安装 GPS、网约车标识、电子服务卡等,排量为 1.8L、1.4T 及以上、轴距 2700MM 及以上;七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 2.0L、轴距 2700MM 及以上、车辆为丹东本地牌照,所有人为丹东常住户口等。
从这些规定来看,并非是对网约车完全禁止,可为何时至今日都没有合法网约车呢?
这一现象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出租车司机认为网约车抢了他们的生意,毕竟网约车在价格和便捷性上有着一定优势,能通过平台提前预约,且部分网约车价格相对更低,这让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受到影响,所以他们才会拦截、举报网约车。
而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即便通过平台接单,也面临诸多风险,目前在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上接单一律被当地运管认定为非法营运。
一旦被认定为非法营运,将面临罚款等处罚,并且平台还因乘客取消订单等情况倒扣服务分,影响后续接单。
例如在一些类似案例中,司机好不容易接到单,却因乘客被出租车司机 “劝走” 取消订单,自己不仅没赚到钱,还被平台扣分,可谓 “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全国范围来看,网约车市场在不断发展。以青岛市为例,2025 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达 143706 张 ,有 90 家平台公司取得青岛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其中实际接单运营的平台公司 60 家。而在丹东,合法网约车却始终未能 “破冰”。
对于市民而言,没有合法网约车也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出行选择相对单一,在高峰时段或者偏远地区,打车难问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没有网约车的竞争,出租车市场缺乏足够的压力,服务质量和价格方面可能无法达到最优。
那么,在丹东到底能不能跑网约车呢?
从政策层面,目前未取得合法资质的网约车或者在没有资质的平台上接单就属于非法营运,不能跑。
但从市场需求来看,市民对网约车有着切实需求。这就需要丹东相关部门重新审视网约车政策,在规范市场、保障出租车司机合理权益的同时,推动网约车合法化进程,让网约车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为市民提供服务,缓解出行难题,促进城市出行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