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部手机赌命!中国留学生两闯富士山,日本全网怒喊滚出去
4月27日,一则“中国留学生5天2次被富士山救援队救下”的消息冲上日本热搜!
他在封山期无视禁令硬闯富士山险些丧命,出院5天竟为找手机再犯险!
日本网友怒骂“拿纳税人钱当儿戏”,这波“作死操作”凭啥让全日本买单?
两次违规爬山
4月21日早上,从涩谷站出发的27岁中国小伙,背着一个普通登山包,来到了富士山脚。
在日本求学多年,富士山对他来说一直是个向往之地。
因此,当他在山脚看到那块醒目的多语种警示牌上写着“禁止进入”时,只是撇了撇嘴。
或许在他看来,这些警告不过是摆设。殊不知,富士山每年11月到次年7月的封山期,可不是随便定的。
可越往上爬,风越刮得刺骨,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
当他终于站在3776米的山顶时,兴奋劲儿还没过,就感觉天旋地转。
低头一看,固定登山靴的冰爪不知什么时候掉了,脚底的鞋子在冰雪上打滑,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溜冰场上。
更要命的是,高原反应来得猝不及防,他不仅头疼欲裂,甚至刚吃下的巧克力也全都吐了出去。
幸运的是,山梨县的救援直升机及时赶到。
然而,他的第一句话却是询问手机的下落。
本以为经历了这次生死时刻,他能吸取教训,没想到,这只是疯狂的开始。
出院才五天,这位留学生又出发了。
这次,他换了条路线,从静冈县富士宫口登山,可依然没做足准备。
别人登山带的是专业装备,他只带了半瓶温水和一块巧克力,连保暖睡袋都没拿。
那天的天气比第一次更恶劣,气温低至零下20度,风速达到每秒30米,人站在那儿都能被风吹得晃悠。
爬到3300米时,熟悉的高山反应又来了,他眼前一黑,瘫倒在雪地上。
幸好被路过的登山者发现,把他背到了避难所。
可这还不算完,因为天气太恶劣,直升机无法起飞,15名救援队员只能徒步上山。
他们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踩着齐腰深的积雪,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整整7个小时,直到凌晨2:30,才终于把人救下来。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第二次上山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找回自己丢掉的手机!
日本社会震怒
这位留学生两次被救援的消息,登上日本各大媒体头条后,整个日本社会都炸了锅。
《朝日新闻》更是直接公布了救援费用明细,引得日本民众彻底怒了。
单是第一次直升机营救行动,就花费了超过300万日元。
这笔钱不仅包括了飞行员和救援人员的薪资,还有昂贵的燃料消耗和设备维护费用。
而这些支出,全部来自纳税人的口袋。
这还不算第二次救援队,在暴风雪里摸黑徒步7小时的人力成本。
有人翻出规定,指出违规登山本该处以50万日元罚款。
更多的网友则在呼吁:必须让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建立起救援费用追责制度。
连日本著名登山专家野口健都忍不住发声,严厉批评这种危险行为。
这场风波很快突破了日本国界,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引发热议。
第二次被救下山时,开口第一句话竟然还是问他的手机。
至今,这位留学生仍然没有出面道歉或作出任何回应。
他的行为不仅给自己招来骂名,更是严重损害了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
非法登山警钟长鸣
其实,这名留学生的做法,在很多地方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新西兰的登山者若是违规,必须自掏腰包支付全部救援费用。
在美国黄石公园,类似的冒险行为不仅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收到法院传票。
而日本虽然现在还没有强制罚款政策,但这次事件后,呼吁效仿其他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事在留学生群体中也引发强烈震动,有在日中国留学生坦言:
大家平时都努力展现良好形象,希望改变外国人对中国学生的看法,可一人的不当行为,就可能毁掉所有人的努力。
社交平台上,不少留学生都在转发这件事,提醒同伴遵守当地规则。
而这个留学生爬富士山更深层的原因,或许要归咎于社交媒体时代的虚荣心。
为了几张照片,为了一个醒目的定位,有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这些案例一再提醒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应该被社交媒体的点赞声淹没。
许多人课本知识丰富,却缺乏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和风险判断能力。
就拿这位留学生来说,即便不清楚封山期的危险,两次遇险后的表现,也足以说明他对自然毫无敬畏之心。
结语
一个人的行为,影响的可能是整个群体的形象。尤其是在国外,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与国家形象息息相关。
这场富士山闹剧,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警示,更给所有人提了个醒:遵守规则、敬畏自然,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参考文献:
1.潇湘晨报:《27岁中国留学生在封山期两次攀登富士山,五天内两次获救》-2025-4-30
2.亚太日报APD:《重蹈覆辙!中国留学生一周内两次在富士山获救》-2025-4-30
3.观察者网:《游客激增导致“压力山大”,富士山登山收费再出新规》-2025-3-2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