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中国10亿美元,拒绝中国飞机借道,如今这个国家又找上中国

文 |鳄娱海棠
编辑 |鳄娱海棠
近几年,很多人发现了一个非常新奇的现象,那个曾让中国如鲠在喉的北约国家土耳其,如今却又和中国频繁往来,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硬气。
甚至让土耳其驻华大使说出了“中国的事也很重要”这句话。

1997年,乌克兰决定出售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这艘苏联时期建造的舰船后来成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
当时中国商人徐增平通过多次谈判,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该航母及重达40余吨的设计图纸。
但就在运输过程中,土耳其以"影响海峡通航安全"为由,在1999年7月阻止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导致航母在黑海滞留长达16个月。


土耳其政府在此期间提出多项苛刻条件,包括要求中国支付10亿美元风险保证金、提供第三方国家担保、使用土耳其拖船公司等。
这些要求本质上是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政治勒索。经过多轮外交博弈,在中国承诺开放旅游市场、提供经济合作机会,以及希腊出面担保的情况下,土耳其最终于2001年9月同意放行。
但该事件已导致额外支出数千万美元,并延误中国航母发展计划至少两年。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期间,土耳其再次制造事端。
当年5月,中国组织向塞浦路斯运送紧急医疗物资。当运输机即将进入土耳其领空时,土方突然拒绝开放空中走廊。
这迫使载有20吨医疗设备的飞机临时改降莫斯科机场加油,绕道保加利亚领空才完成运输任务。这种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的政治操弄,暴露出土耳其对国际人道主义合作的工具化态度。


历史转折出现在2023年后。土耳其驻华大使在2025年3月公开表示“中国的发展对土耳其具有特殊意义”,随后土方代表团参加4月浙江举办的中东经贸研讨会。
商务官员在会上详细推介税收减免政策:制造业投资可享10年所得税全免,战略项目可获得30%财政补贴,出口企业享受12%运费补助。
这些举措针对性地迎合中国产业升级需求,特别是在新能源、电子制造等领域。

土耳其经济持续恶化,2024年通胀率达85%,本币里拉对美元累计贬值230%。
与美国关系因库尔德问题持续紧张,2023年土美贸易额下降37%。
与此同时,中土贸易额在2024年突破48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土最大进口来源国。
在高铁、5G网络等54个基建项目中,中国企业参与度超过60%。

美国在特朗普重新执政后推行贸易保护政策,2024年对土钢铝制品加征45%关税,直接影响土耳其15%的出口产能。
而中国推动的“中间走廊”计划与土耳其“东向政策”形成对接,中欧班列土耳其支线货运量在2024年同比增长83%。
这种经济互补性迫使土耳其调整策略,2025年1月宣布将华为纳入5G网络建设核心供应商。

虽然2023年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导致被踢出F-35项目,但同年与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达成协议,引进生产线生产FN-16便携式防空导弹。
这种"东西平衡"策略体现出土耳其外交的实用主义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土耳其向乌克兰提供的TB-2无人机,其光电探头中30%的组件来自中国供应商。

不仅如此,土耳其政府在2025年还启动百万中国游客计划,简化签证流程,全国增设37个中文服务点。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赴土游客达42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60%,但距目标仍有差距。
为此,土耳其航空2025年新增北京、上海至伊斯坦布尔的第五航权,允许在中国境内经停载客。

在能源合作方面,2024年12月中国石化与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开发黑海天然气田。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20亿美元,中方持股49%。同时,土耳其将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光伏组件中转基地,2025年预计过境中国产太阳能板达8GW,占欧洲市场总需求的12%。

土耳其深知中国是他们的大客户,2024年土耳其向中国出口4.3万吨樱桃,占其全球出口量的61%,但同年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价值是其农产品出口额的18倍。
这种贸易结构引发土方不满,2025年经贸谈判中要求中方扩大松子、榛子等坚果进口配额。

截至2024年底,土耳其欠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债务余额达84亿美元,占其外债总额的6.7%。
在2025年债务重组谈判中,土方要求将部分债务转换为人民币计价,以规避美元升值风险。这反映出土耳其对华经济依赖加深带来的议价能力下降。
土耳其想和中国合作表现在方方面面,2024年土耳其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储备比例提升至5%,同时开始测试数字里拉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跨境结算。
这种金融创新尝试背后,是土耳其试图规避美国金融制裁的深层考量。

2025年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土耳其环境部签署备忘录,承诺向土方转让碳捕集技术。
但土耳其坚持将技术转让与“历史碳排放责任”挂钩,要求中方承担50%的设备成本,导致具体项目落地受阻。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巴以问题等关键议题上,土耳其与中国的立场仍有分歧。
2024年10月联合国投票中,土耳其对涉及新疆问题的决议投弃权票,显示出其在中美之间的摇摆立场。
并且2024年土耳其民调显示,仅38%的民众对中国持正面看法,而同期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民众对土耳其的好感度仅为29%。

历史经验表明,土耳其的外交策略始终以现实利益为导向。
从1999年的海峡阻挠到2025年的经贸热络,本质都是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对于中国而言,既要抓住合作机遇扩大影响力,也要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当前中土关系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既有共同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存在深层次矛盾。
只有准确把握土耳其“东向政策”的内在逻辑,理性看待其外交策略的实用主义特征,才能在合作与博弈中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这种复杂关系的处理,考验着中国外交的战略定力和智慧。
参考信源:
北京日报2011.7.27——瓦良格”号航母艰难中国路:历经4年遭重重阻力

环球时报2020.5.14——一架从中国出发运送医疗物资飞机,遭土耳其拒入领空

新华网2025.5.3——专访丨土耳其力争为中国游客提供多样化体验与便捷服务——访土文旅部长穆罕默德·努里·埃尔索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