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宣布达成“重大贸易协议”,“英国官员感到惊讶”!
2025年5月9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同步宣布达成一项“重大贸易协议”,宣称将深化两国经济关系。然而,这一高调声明随即引发英国官员的“惊讶”与外界对协议实际效用的质疑。结合多方信息,这一协议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其背后折射出美英双方的政治博弈与短期利益交换。
美英“重大贸易协议”的框架性与争议:一场政治主导的象征性突破?
框架性共识与有限突破根据白宫与英国政府的声明,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关税调整:美国对英国汽车关税采取“阶梯式”政策,前10万辆出口至美国的汽车适用10%的关税(此前为27.5%),超出部分则维持25%的高税率。
英国取消对美钢铝产品的关税,并降低乙醇等农产品关税,同时扩大美国牛肉、谷物等产品的市场准入。
保留“对等关税”:美国此前对贸易伙伴加征的10%“最低基准关税”仍保留,但英国可能成为例外,税率低于其他国家。
非实体文件:协议未签署实体文件,具体条款需在未来几周或数月内敲定,被《纽约时报》等媒体称为“框架性共识”而非完整协定。
英国官员“惊讶”的根源:政治操弄与谈判信息差尽管特朗普宣称协议“巩固未来多年的美英关系”,但英国政府的反应却显矛盾:
谈判进程的突然加速:部分英国官员表示,近期谈判虽“富有成效”,但未预料到特朗普单方面宣布达成协议,认为其“大张旗鼓”的宣传远超实际进展。
协议性质的模糊性:英格兰银行前官员指出,“贸易协议”(Trade Deal)与“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仅涉及有限领域且短期有效,后者则需长期、全面的制度安排。此次协议未触及数字服务税、劳工标准等敏感议题,也未解决英国公众长期反对的“氯洗鸡”“激素牛肉”进口问题。
国内政治压力:斯塔默政府强调协议“保护了汽车和钢铁行业的数千个岗位”,但此举被解读为迎合国内就业保障承诺,掩盖协议对英国农业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潜在冲击。
政治动机:特朗普的选举策略与英国的“退欧后焦虑”此次协议被视为特朗普2024年重返白宫后兑现“重振美国制造业”承诺的举措。通过降低英国汽车关税,美国可吸引车企回流本土生产;而扩大农产品出口则直接惠及其农业选民。
保留“对等关税”并强调“其他国家税率可能更高”,意在强化其贸易保护主义形象,为后续与其他国家的谈判施压。
自脱欧以来,英国一直试图通过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证明其“全球英国”战略的可行性。然而,拜登政府时期谈判陷入僵局,英国被迫将希望寄托于特朗普的回归。此次协议虽不完美,却为英国提供了象征性胜利,缓解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孤立感。
影响评估:经济收益有限,象征意义为主对英国来说:汽车行业短期内或受益于关税下调(去年对美出口约10万辆),但协议未触及美国对多数商品10%的基准关税,且钢铝出口占英国GDP不足1%,经济提振效果微弱。
对美国来说:农产品出口预计新增50亿美元机会,但经济学家认为,10%的基准关税仍将抑制英国对美消费需求,对宏观经济影响甚微。
协议缓和了因钢铝关税和数字税引发的摩擦,但未解决根本分歧。例如,英国为换取关税让步,可能被迫取消数字服务税,牺牲对科技巨头的监管收入。
此次美英协议本质上是政治驱动的象征性成果,旨在为双方领导人提供短期政治资本。其框架性特征与待定细节暴露了贸易谈判的复杂性与妥协性,而英国官员的“惊讶”则凸显了特朗普式交易艺术的不可预测性。未来,协议的真正考验在于能否转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并在美英国内政治变动中保持稳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