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24年经济版图:沿海笑哈哈,山区心里苦
2024年,福州拉开了与泉州的距离;泉州增速全国主要城市第1;漳州站上6000亿元大关;宁德降速;莆田小幅反超龙岩;龙三南位居后三,合计不敌厦门,沿海、山区进一步分化。
福州、厦门:双星闪耀
在“强省会”战略推动下,福州GDP排名全国第17,再进一位。过去十年,增幅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第1。(延展阅读:)
泉州以6.5%的增速领跑全国27座万亿城市,展示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作为“民营比重第一城”,泉州是福建经济具有特色和活力的一面旗帜。在越发重视民营经济的当下,能力越大、机遇越大。
“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扩大了产业格局。传统行业升级换代,鞋业增加值增长16.1%,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建材家居增加值增长11.0%。新开竣工项目2992个、投资总额1479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2700多亿元。全省招商考核中排名第1。
福建旅游不再只靠厦门、武夷山撑场面,福州、泉州各接待上亿人次。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6.5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8350亿元。
福州与泉州的距离拉大到1143亿元。两个万亿城市的竞争更加激烈、更有看头。二者主导产业不同,不存在明显的对位竞争。这种良性竞争更有利于激发城市发展的雄心壮志。
厦门、漳州:各独一档
厦门自2014年以来,跨越6个千亿台阶。三次产业比重0.3:36.6:63.1,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服务业贡献率超50%。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规模达2.1万亿元;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规模超5100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超2500亿元;加工贸易、跨境电商进出口分别增长12.2%和51.1%,服务贸易进出口预计增长17.3%。
GDP稳居老三,但财政收入老大地位无法撼动,933.2亿元,远超福州750.5亿元、泉州572.8亿元。
(来源:小红书地图大百科)
漳州过去十年,每隔2-3年跨上一个千亿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从2000亿元攀升到6000亿元。位次没有变化,但彻底拉开了与追赶者的距离。原因是“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成效明显。
在建的大项目可以列出一大串:总投资1200亿元的漳州核电;总投资711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总投资263亿元的漳汕高铁(漳州段);总投资192亿元的联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宁莆龙:3000-4000亿元
宁德创下十年来增速最低,不想用“突然失速”来吸引吸引眼球。过去十年,从全省倒二到稳坐第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要求更多了。
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产业异军突进,四大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82.2%,为宁德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最大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受市场环境影响,发展减缓,导致宁德增速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不能“既要,还要”。任何一个中小城市能出半个宁德时代规模的企业,做梦都会笑醒。
倒是福安令人眼前一亮,GDP918.7亿元,跑出9.3%的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568.8亿元,增速高达13.6%。
莆田小幅反超龙岩。鞋服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佳通等7家企业产值超50亿,华峰华锦和中海天然气产值超百亿。
龙岩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8.18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0亿元,增长7.9%。采矿业增长6.4%,制造业增长3.2%,
三南:2000-3000亿元
三明近年来以医改、林改扬名。形成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新型建材、高端纺织两大优势产业。11条特色产业链产值超5000亿元,20家生产型企业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
南平茶、竹、水、食品加工等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8.4%、8%、44.9%、11.6%。
结语
纯山区以及沿海地区的山区,除了资源型企业或产业,当地产业规模小而散,缺乏强有力的主导产业和亮眼的大企业带动。山区与沿海的差距显而易见,越来越大。
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如何开展山海协作、产业互补?
山区与沿海的产业合作,结合各自优势,以市场渠道合作、产业园区合作、“飞地”合作为主要方式,推进二者产业结构同步优化升级,形成互利共赢的实体枢纽。浙江缩小“大清线”(杭州临安清凉峰镇和温州苍南大渔镇连线)两侧经济差距的“山海协作工程”值得学习借鉴。省内福州软件园“一园多区”是飞地模式的很好尝试。
抛砖引玉,欢迎批评;原创不易,谢谢欣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