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探访,介休城隍庙琉璃奇观,惊艳你的双眼!

BoZai游记 1天前 阅读数 5 #旅游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古老的建筑如繁星般点缀着华夏大地,每一座都承载着特定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生活气息。介休城隍庙,这座宛如遗世明珠般的小众琉璃古建,在访古爱好者的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虽少有人问津,却散发着难以言喻的魅力,尤其是其令人惊叹的琉璃装饰与独特的观赏视角,让每一位有幸走近它的人都仿若踏入了一座被岁月尘封的艺术宝库。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中国木构古建筑的屋顶侧面,多是怀着一种仰望的姿态,高高在上的屋顶似乎总是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即便是借助相机镜头,也难以真切地捕捉到其每一处细腻的纹理与精致的装饰。然而,介休城隍庙却给予了我们一次前所未有的亲近体验。由于其在修建时下沉了近 3 米,当我们走到右侧围墙旁,那正殿歇山顶侧面的博风板和悬鱼便近在咫尺,仅有 3 米左右的距离,仿佛触手可及。这种平视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岁月在这些木质构件上留下的痕迹,以及那满是精美琉璃的华彩,每一处细节都如同是历史的笔触,细腻而真实地描绘着往昔的故事。

介休城隍庙曾经历过一段对外封闭的时光,直至去年上半年才再次向世人敞开它那古老而神秘的大门。整座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造型别具一格,展现出一种古朴而威严的气势。黄绿琉璃相互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明亮而温润的光泽,宛如一场色彩与光影的盛宴。尤为珍贵的是,在东配殿正脊后立牌上,依然保留着“明嘉靖二十七年义常里乔登造”的题记,这简短的文字如同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到那个时代的工艺传承与人文风貌。

现存的正殿作为明代遗构,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其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顶的设计大气磅礴,彰显着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与精妙。黄绿色的琉璃脊饰沿着屋顶的轮廓蜿蜒伸展,仿佛是一条灵动的琉璃彩带,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华丽。上檐斗拱为七踩三昂,下檐为五踩双昂,每一组斗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相互支撑、相互呼应,不仅具有实用的力学价值,更是一种艺术的极致表达。而那黄绿蓝釉花卉龙纹琉璃构件,更是令人瞩目。龙纹造型栩栩如生,下颚长须飘逸,背部鳍片分明,花叶形的尾巴灵动而富有生气,龙纹后方的高浮雕花卉细腻精美,每一片花瓣、每一处纹理都展现出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匠心独运。

戏台作为城隍庙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别具特色。它建于高 1.35 米的砖砌台基上,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斗拱三踩单昂,檐下正中悬挂着的“明白处”木匾,仿佛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讲述者,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后台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卷棚硬山顶,黄绿蓝琉璃脊刹、吻兽和琉璃瓦方心的点缀,使其在古朴中增添了几分华丽与庄重。后台明间出卷棚歇山顶抱厦一间,额枋下施木雕花卉雀替,那精美的木雕花卉雀替宛如一朵朵盛开在木头上的繁花,细腻而生动,为整个戏台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城隍庙的屋脊上,脊刹、博风板以及两侧的悬鱼,无一不被花纹繁复的琉璃所覆盖。这些琉璃构件仿佛是匠师们精心创作的杰作,每一处花纹、每一个图案都烧制得精美绝伦,无论是龙纹的矫健、花卉的娇艳,还是其他各种祥瑞图案的细腻刻画,都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艺术美感。即便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它们依然熠熠生辉,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品,静静地诉说着古代琉璃工艺的辉煌与传承。

介休城隍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丰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琉璃装饰和珍贵的历史题记,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而且,其与后土庙相距仅几百米,建议游客将二者安排在一起参观,这样可以更全面、深入地领略介休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 9:00 - 12:00 和 14:30 - 17:00,且免费参观,这无疑为广大古建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亲身感受这座小众琉璃古建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寻找到一份宁静而古老的美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BoZai游记

BoZai游记

自学古建筑,只因心中那份纯粹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