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七旬老人送锦旗,感谢晚报为百姓“解难题”
“ 办实事立竿见影,解难题竭尽全力。”4月28日,南京七旬老人韦来松携老伴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及笪越记者送来锦旗,感谢在扬子晚报记者的关注和报道下,因修路改道的110公交车,又恢复至原线路运营,为两位老人及整个小区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二老送来锦旗的这篇稿件曾获得扬子晚报2025年第3周总编辑嘉奖“内容创新奖”。
今年1月份,扬子晚报忠实读者韦来松老人将投诉电话打到了扬子晚报的96096紫牛问政平台,反映“小区附近没有社区医院和菜场等,最近的公交车要走15分钟才能到,很吃力。”附近原有的110路公交车,几年前因为建造地铁7号线临时改道了,现在地铁7号线已全线通车,但家门口改道的公交线路却未能恢复运营,希望扬子晚报能帮忙解决。
该投诉电话经过扬子晚报的采前会,被值班领导派发到时政新闻记者笪越手上。1月10日,时政部记者笪越与韦老核实后,实地到现场查看,发现情况属实,采访南京公交集团后,写出第一篇报道《地铁施工已结束,公交线路能否恢复原样?南京公交:计划恢复110路在泰山路部分路段运营》。
1月13日,南京公交已发布公告面向公众开展意见征集。第二篇紫牛问政稿《意见征集!南京公交集团拟调整110路线路走向》发布。
2月25日,笪越在该系列报道的第三篇《紫牛问政|有回音了!》中公布了目前的新进展,从3月1日首班车起,公交110路恢复原线路行驶。“太好了!这不仅解决了我个人的出行问题,我们这一片小区的老年人都受益了!”听闻这一消息,韦老高兴地和记者通了电话。
4月初,两位老人一路询问、周转,历经两个多小时,才从建邺区泰山路颐和源璟到达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亲自上门表达感谢。4月28日,二老又一次来到报社,送上了精心制作的锦旗。因笪越外出采访,扬子晚报总编办工作人员接待了两位老人。

据悉,这一面锦旗只是读者表达感谢的一小部分。2月,记者张冰晶报道采写的《“房屋爆改五个卫生间”投诉不断,业主维权难,这个“烫手山芋”该谁来接?》在紫牛新闻发布后,当地相关部门责令楼上业主将爆改的卫生间拆除,恢复原样;3月,72岁的常熟市民包女士花费19300元买了一台高电位治疗仪,谁知用了头疼症状日益严重,高血压也未见好转,向紫牛问政平台投诉。记者张添翼介入调查后,帮助包女士拿到了退款。

今年,紫牛问政平台上线后,扬子晚报采编联动,形成报网端微多渠道融合,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致力于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政务公开透明。上线以来,平台收到读者、网友反映的问题400余条,紫牛新闻发稿近130篇,已为读者解决问题90余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黄凤
校对 潘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