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的边界与自我成长中寻找人生的答案
弟弟,你好。近年来,你经历了一些不太顺利的事情,必然对你是一个打击。我也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在灰暗的日子里,人很容易走向极端。作为哥哥,虽然我没办法替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没办法替你走你的人生路。但是可以跟你聊聊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你只当开卷有益,多一些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并由此重新思考如何面对你未来的人生之路。
我如何看待关系?人的自我是建立在关系基础上的,我们通过和别人之间的关系,来确立自己的边界,并试图确保自己的边界不被触犯,也尽量不去侵犯别人的边界。所有的道德都是基于这么简单的逻辑发展出来的。比如说善良,简单来说,就是不侵犯别人的边界;其他如道德仁义礼智信,不管名目多么繁多,莫过如此;再发展成法律法规,人们自己做不到善良,那么就有第三方法律法规来制约你。
主要的关系无非:婚姻、亲子、兄弟姊妹、朋友、同事、陌路。当然,关系最初给了我们保护、幸福、快乐,帮助我们从稚子走向成年,在我们走向社会的初期阶段,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去闯荡社会。可以说这个阶段是见山是山。
觉醒之痛:当山不再是山但路上我们会发现,关系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这类痛苦的原因就是,我们会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其实就是自己的边界受到了侵犯,我们基于此建立起来的自我,也岌岌可危。”我最亲爱的人,伤我却是越深“,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开始反思关系值不值得我付出。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变得愤世嫉俗,孤僻无情。可以说这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
这个阶段,是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是人生关键的转折点。这个阶段,其实我们以往在关系基础上习得的经验已经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往往答案都在经验之外。也就是说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的经验,它并不可靠。这个阶段不适合做决绝的决定,而是静下来,让自己成长。我们无法用十几年积累的经验来解决未来几十年所有的问题。
当你的关系伤害了你,你能否还能容的下他?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让那个自我变大,你的边界越大,你就越不容易受伤害。举个例子,你能容得下一家人,你就担当的起一家之事;你能容的下一个村,你就可能是村长;你能容的下一个城,你就可能是县长;市级、省级、国级、地球村......以此类推。所以先有德,后有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立则道生!说的都是这个,而修身立德是根本。本的重要性,就像一棵树,不能没有根。
AI时代的德性修行今天这个世界,你也看到了,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潮已经来临,它的经验,要比任何一个人类个体都丰富的多。我们要如何活的更好,是该反思一下了。毕竟无论如何,我们不想终其一生的活在痛苦里,不是吗?这样的时代,什么最重要,是德性,是修身。我们先不说什么是德性,反过来说,什么是没有德性。
比如,父母这个关系上,对方伤害了我们,我们翻脸了,甚至不认这门亲了。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人这么做都是错的。但我清楚,至少,在你而言,如果你这么做,是错的。我们经常听说:“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先说不怕事,不是说事情发生了,我可以动武,我可以翻脸。不是的,不怕事,是说,不带着任何成见的面对发生的事,我们先有个空杯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智慧,有能力,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化解问题。
没事不惹事,是说不去寻求个刺激,才能维持自我,比如靠喝酒,靠打游戏。真正的自由是不依赖任何外物,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这个时候,你自然就不怕事。我们的人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未之和”,前半句说的就是不惹事,后半句说的就是不怕事;前半句说的是开放的心态带来无限可能性,后半句说的是空杯心态,有能力寻求平衡。而平衡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事物,如何平衡,都不在经验之内。我们认为只凭经验就能过好我们的一生,无异痴人说梦。
终极答案:见山仍是山当我们成长了,对关系有了更本质的认知,也就破了这个苦,苦本质上不是来自关系,而是来自我们对关系的认知。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见山还是山。
万语千言,弟弟,我们需要成长。我们不要告诉自己:我自己什么都懂,却活成了祥林嫂一样的受害者。我和你一样对世界的认知都还很浅,不敢不心存敬畏。
与其在痛苦中嚼蜡度日,不如突破自我;与其作茧自缚,不如破茧成蝶。当有一天,你看透生活的本质,还能热爱生活,你就幸福了。
多多读书,切切!
大哥
2025年劳动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