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敢开战,莫迪和印军各怀鬼胎,高层人心不齐怎么打?

影史奇侃 5天前 阅读数 308 #社会

这段时间印度高层的动向,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莫迪和印军之间的“各怀鬼胎”,乃至印度高层的人心不齐,只能说印度现在还不敢开战是有原因的。

在24个小时之内,印度海空军一把手分别会见了总理莫迪,早已得到行动授权的印度军方,似乎已经制定好了对巴基斯坦展开军事行动的大体计划。

莫迪政府惯于操弄民粹主义,将边境冲突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减压阀”。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一度在边境部署超30万兵力,营造“对华强硬”形象以巩固执政合法性。然而,这种“中国牌”因经济反噬而失效——中印贸易额不降反增,印度制造业未能摆脱对中国依赖,莫迪的“经济脱钩”沦为笑谈。

南亚最近气氛非常紧张。印度总理莫迪密集会见了海空军负责人,国防部长公开表示要“实现民众愿望”,似乎一场军事行动即将开始。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在此之前莫迪已经赋予了军队自行决定何时、何地、如何行动的权力。既然如此,为什么三军高层还要轮番面见总理?是军方并不想打,还是政府有更深的意图?这场表面军事升温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盘算。

明面上看,紧张是真紧张。印度防长辛格对着公众喊话,说莫迪总理领导下,“民众愿望都会实现”。这话什么意思?想想不久前印控克什米尔那档子事儿,再看看印度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少人嚷嚷着要教训巴基斯坦。辛格这话,多半就是冲着动武去的。

话音刚落没多久,海军、空军的参谋长就前后脚见了莫迪。陆军据说也快了。这边厢刚见完,那边厢空军就把阵风、苏-30这些先进家伙拉出来,搞起了公路起降演练。这架势挺唬人,明摆着是防着前线机场万一被端,战机还能在高速路上凑合起飞。

可蹊跷的是,早在这些动作之前,莫迪其实已经给了军方“尚方宝剑”,让他们自己看着办,时间、地点、方式都行。按说军方得了令箭,该干嘛干嘛去就是了。谁知三军头头还得排队觐见总理。这说明什么?说明军方心里也在打鼓。真刀真枪干仗不是请客吃饭,对手还是巴基斯坦,打起来什么后果,谁也说不准。2019年那次冲突,印度空军吃了亏,这记性恐怕还没那么快忘。

军方现在可能更希望莫迪把话说死,明确命令:到底是只打武装分子,还是连巴基斯坦一块儿打?万一擦枪走火搞大了,或者打输了,总理府总不能把黑锅全扣军队头上吧?这背后,其实是印度文官政府和军方之间一种微妙的拉扯。文官琢磨着怎么捞政治分,鼓动民意。军方则想着打赢是本事,但别稀里糊涂背上战败或事态失控的责任。各有各的小算盘。

那么,莫迪政府为何偏偏挑这个节点,显得如此强硬?仅仅是为了报复袭击?恐怕没这么简单。印度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经济增长的压力,社会内部的矛盾,有时候就需要一个外部的“敌人”来转移注意力。民族主义这把火,点起来容易,还能顺带巩固一下执政基础,何乐不为?

所以,推动对巴基斯坦采取点强硬动作,对莫迪政府来说,可能是一石多鸟的盘算。他们心里想要的,或许是一场规模可控、烈度有限的军事行动。既能平息国内的强硬呼声,秀一把肌肉,又不至于真的引发一场全面战争,把自己彻底拖下水。

军方虽然相对谨慎,但在政府决心已定、汹涌民意裹挟、加上自己也想一雪前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也不是完全没想法。只是他们更希望准备充分些,确保行动能达到预期效果,别再重蹈覆辙。

除了军事上的动作,印度还玩起了老把戏——在上游动起了河流的心思。这次是对杰纳布河下手,关闸蓄水,然后瞅准时机突然放水,给下游的巴基斯坦制造麻烦,淹你没商量。这招数挺损,但确实能给巴基斯坦带来实实在在的压力,试图逼对方先让步或者先动手。这是一种典型的“灰色地带”策略,既施加了痛苦,又避免了直接开火的战争风险。

巴基斯坦那边呢?自然不是坐以待毙。他们也清楚,国力跟印度比有差距,国内反恐压力也不小,实在不想打一场大仗。但事关国家安全,不可能一味示弱。

策略上,巴基斯坦保持着高度戒备,但坚持“不打第一枪”的原则,避免被印度拖入冲突。同时,他们在外交上积极活动,呼吁国际社会介入调查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力证自身清白,也希望有大国能出面斡旋,给紧张局势降降温。

军事上,巴基斯坦也没闲着。最近试射了一款名为“阿布达利”的短程弹道导弹,射程标称450公里。这玩意儿要是部署在靠近边境的拉合尔之类的地方,理论上能覆盖包括新德里在内的印度西北部一些要地。更关键的是,外界普遍认为这款导弹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

这就是在亮肌肉,摆明了告诉印度:别把我逼急了,我手里也有能让你肉疼的家伙。这是一种战略威慑,意在提高印度动武的门槛和代价。

说到大国,这印巴之间的事就更复杂了。这两个南亚邻居一闹别扭,从来都不只是他们两家的事。背后总少不了大国博弈的影子。美国想拉拢印度制衡中国,自然乐见印度强硬。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传统盟友,关系铁得很。俄罗斯则希望南亚维持稳定,别影响了它的战略布局。

所以,每当印巴紧张升级,中美俄等国都会出来说几句,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但这更多是种姿态,真正能发挥多大约束力,很难说。各大国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印巴冲突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角力的一个棋盘。

印度可能觉得有美国在背后若隐若现的支持,胆气能壮一些。巴基斯坦则会更倚重来自中国的战略支撑。这种“代理人”色彩,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无论政客们怎么运筹帷幄,将军们怎么排兵布阵,大国们怎么暗中角力,一旦战火真的燃起,最终承受代价的,永远是边境线上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炮弹落下,家园变废墟,亲人或伤或亡,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奢望。

克什米尔地区常年冲突不断,当地民众的生活早已苦不堪言。战争带来的创伤,往往需要几代人才能慢慢抚平。

政治家在地图上轻轻一划,可能就决定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他们口中的“国家利益”、“战略要务”,落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就是血淋淋的现实。这一点,在南亚如此,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恐怕都一样。

眼下,印巴双方的军事调动、外交喊话、舆论攻势还在继续。谁都不想真的掉下全面战争的悬崖,毕竟那对谁都没好处。然而,历史积怨太深,国内政治压力太大,再加上前线士兵一紧张,任何偶然事件或误判,都可能让局面彻底失控。

现在就像双方都在悬崖边试探,下一步是各自后退一步,还是被推着往前走,掉入深渊,真不好说。国际社会的呼吁算是个缓冲,但最终怎么选,还得看印度和巴基斯坦自己,尤其是看起来更主动的印度这边。这盘棋,还在下着,每一步都让人揪心。

评论列表
  •   用户10xxx10  发布于 2025-05-06 21:01:19  回复该评论
    印度不可能开一第枪,它现在急需发展经济,一个心思,想赶超中国,我赌阿三不赶开第一枪,它若开了第一枪,很好,它的国力到退十五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影史奇侃

影史奇侃

影史奇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