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批准!北京第1所职业本科大学亮相,6大本科专业值不值得报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是高考报名的热门城市。而它的优质高校资源也是国内最为密集的,清华、北大、人大、国科大等等国内顶尖的大学都在这里,但在它的高校体系中却一直都缺少了职业本科大学的存在。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优质专科升为职业本科,以弥补职业教育的学历缺陷,在这一背景下,北京的第1所职业本科大学也终于隆重登场,填补了北京高校体系的这一空白。那么这所大学的实力和就业情况如何,是否值得报考呢?这篇文章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北京第1所职业本科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北京邮电工业学校,这所学校最初是为满足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而设立的。此后几十年间,学校经历了多次合并与转型,直到2004年,学校和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更名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2008年,北京市机械局职工大学、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总公司职工大学、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这4所中专院校也并入了学校,使它成了北京市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高职院校。
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学校始终走在前列。2007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现代制造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2010年,入选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2019年又入选了有着“高职双一流”之称的国家 “双高计划” A 档院校(全国前十);2023年牵头成立的 “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联合体” 获批教育部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这些成就为其升格为职业本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随着国家开始鼓励优质高职院校升本,作为全国仅有的10所“双高计划”高水平院校(A档)建设单位之一,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确立了 “建高升本” 的中心任务,启动职业本科申办工作。2024年6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示拟申报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2025年2月21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公告,同意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同时撤销原建制。
在学校升本的这一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提供了大力支持。北京经开区与学校签署第三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办学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提供资源保障。教育部在批复中明确要求学校 “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并同意首批设置6个职业本科专业。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首批开设的6个职业本科专业所依托的高职专科专业都是国家级或北京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并且均聚焦首都 “2441” 高精尖产业体系:
合成生物技术:对接生物医药产业,学校拟与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合作,围绕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汽车工程技术:拟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服务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依托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同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半导体产业急需的芯片设计、制造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与完美世界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培养数字创意和文化产业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覆盖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运维,与博世力士乐、西门子等企业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的技术骨干。该专业依托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侧重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方向,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签署订单培养协议,为航空航天产业输送自动化技术人才。学校还与航天长征火箭公司合作,开展火箭制造自动化项目。
这6个职业本科专业2025年就将开始招生,预计招生规模为600人。除此之外,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之后每年都会新设置大概6-8个职业本科专业,预计至2027年实现学校职业本科专业达到22个左右,覆盖智能制造、低空技术、大数据等新兴领域。
作为国家 “双高计划” A 档院校,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一阵营。其核心优势体现在3个方面:
1.师资力量:专业教师中 “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85%,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6.01:1。学校实施 “高层次人才引聚” 计划,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领军人才,同时开展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实践育人能力。
2.实训设施:校内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8个,实训设备总值4.61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5.9万元。同时学校还与百度、奔驰等3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35个,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工作第一线。
3.产教融合:学校同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此次获批升级“本科”的同时也成立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低空技术产业学院等6个新型机构,并与北方华创、蓝箭航天等企业联合攻关 “卡脖子” 技术。例如,低空技术产业学院计划发展低空装备研发、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衔接。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就业数据堪称亮眼: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2023届更是高达96.1%,企业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也高达98.77%,毕业生平均起薪为6983元。其就业优势源于三大支撑:
1.专业与产业深度绑定:学校与300余家知名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成立多个实体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新成立的6个本科专业每个也将与 2-3 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如合成生物技术专业与生物医药园合作,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与北汽新能源合作,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2.“双证融通” 培养模式: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例如,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可参与华为认证培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可获得Adobe认证。既有课本知识,又懂实际操作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吃香。
3.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学校设立就业创业示范单位,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指导、招聘会等服务。近三年举办校园招聘会500余场,平均每个学生有3个以上就业选择。2023年,学校就借助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重点联系了区域内世界500强、央企国企、高新企业等优质企业,提升企业质量和岗位匹配度,让毕业生实现高水平就业。
学校确立 “三步走” 战略:2025 年完成 “双高计划” 第一周期建设,2035 年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标杆院校,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技能型大学。从学校目前的学科实力和就业质量来看,它的首批6个本科专业还是非常值得报考的,只是不知道届时的分数线会到哪个层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