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岁大叔学 Python:中年人的 “折腾”,才是对抗焦虑的终极养生

军贤君德 3天前 阅读数 0 #情感

“46岁,工作突然清闲起来,心里反感到不安。”上个月和老同学聚餐,他瞅着我电脑里的Python网课,打趣道:“你这岁数,不都该牵狗遛弯,广场舞,等着退休养老了?咋还学起年轻人玩的编程了?”

我只是笑笑没接话,心里却想着:“正因为到了这把年纪,才更得折腾啊!”说起来也是无奈,公司这两年业务调整,我这个曾经的“996卷王”,突然就成了办公室里的“闲人”。

大量空闲时间突然出现,并未使我感到轻松,反而让我整夜陷入焦虑之中。我担忧会被刚入职的年轻人超越,害怕所掌握的技能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恐惧自己在未老之时便失去活力。

直到有一天我刷抖音刷到一句话:“中年人的焦虑,往往源于停下脚步。”这句话像根刺,扎得我心里一激灵。第二天,我就干了件在旁人眼里“不务正业”的事儿——从零开始学Python,陷入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世界。

为什么选编程?为自己留条“后路”

有朋友坦率地询问:“学习这个是否能够增加收入?”我略带诙谐地回应他:“目前确实无法确定,但几年后或许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说法并非毫无根据。随意浏览招聘网站即可发现,传统岗位数量日益减少,而“数据分析师”“AI产品经理”这类新兴职位的薪资却颇为可观。即便不打算转换职业,在会议汇报时,若能展示一张通过代码自动生成的趋势图,也远比仅凭主观表述“我觉得”“我认为”更具说服力。

中年人学编程,其实也有“秘密武器”

总有人觉得编程是年轻人的专利,可咱这些“老家伙”学起来,还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目标特别明确。与二十多岁时不同,彼时学习缺乏持续性,如今每学习一小时,都明确这是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资本。

其次,数十年工作所积累的业务经验,使我们更能理解领导的需求,将代码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在这方面,纯程序员确实难以企及。

最后,现的年纪已无心参与饮酒等无效社交活动了。与其晚上坐在沙发上刷两小时短视频,不如打开网络课程,编写几行代码,能让时间的利用更具充实感。

我的“笨鸟慢飞”学习法

可能有人会有疑虑:“一把年纪从头学编程,能学得会吗?”说实话,我也没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就琢磨出个“5%突破法”——每天只学一点点,但咬牙坚持下去。

工作日的晚上,雷打不动抽出一小时,跟着B站教程敲代码,哪怕就写十行;周末休息时,用Python处理Excel报表,再也不用对着密密麻麻的数据熬夜加班;每学会一个技法,都是对自己的肯定,就特有成就感。

就这么坚持了半年,现在批量处理Excel表格数据,我都能用程序代替手工操作了。虽说比不上专业程序员,但对我来说,“够用”就好,这大概就是中年人的务实智慧。

上周,我用Python给儿子写了个“猜大小”的小游戏。小家伙眼睛瞪得溜圆,直夸:“老爸,你太酷了!”那一刻,突然觉得所有熬夜学习的辛苦都值了。

你看,中年人的“折腾”,从来不是为了成为大神,而是为了:

让脑子不生锈;

让孩子看得起;

让自己半夜惊醒时,不会懊恼“我本可以”。

所以,别问“学XX晚不晚”。

46岁,要么焦虑,要么学点新东西。你最近在琢磨着学什么新东西?欢迎在评论区唠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军贤君德

军贤君德

职场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