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顺治父子穿蓝甲 鳌拜穿过白甲 八旗军的铠甲制度另有玄机

蔡欣历史 3个月前 (02-15) 阅读数 1006 #历史

皇太极和顺治父子偏爱蓝甲,鳌拜可能更习惯白甲,这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个意外。

影视剧里,八旗军的铠甲颜色总是和所属旗色保持一致,仿佛这是铁律。

但实际上,历史远比影视剧复杂。

在清军的战场上,铠甲不仅仅是防护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这种象征,有时候并不遵循表面的规则。

蓝甲的秘密

皇太极和顺治都喜欢穿蓝甲,这可不是偶然。

满清皇帝的服饰制度里,蓝色占据了重要位置。

兖服、端罩等礼服本就有蓝色款式,而这些服饰之下的铠甲也往往是蓝色的。

这样一来,皇帝的战甲自然就和日常礼服相呼应。

而且,蓝色甲胄不仅仅是皇帝的专属,清朝的高级官员、宗室大臣也可以穿戴蓝甲,例如乾隆时期的镶黄旗大将明亮,他的铠甲就是蓝色的。

影视剧常常把鳌拜塑造成一身金甲的形象,仿佛他天生就该穿黄色。

但事实是,鳌拜早年很可能穿的是白甲。

早期的八旗军中,白甲兵和红甲兵都是作战骨干,努尔哈赤曾明确规定,每个牛录的甲兵中,白甲兵占一成,而红甲兵则占四成。

鳌拜的军旅生涯始于白甲兵,他的军功累积,很可能就是靠着这身白甲打下来的。

白甲的地位变化

白甲兵在清军初期是精锐部队,他们不仅负责作战,还肩负着皇宫的守卫任务。

皇太极去世后,正是两黄旗的白甲兵封锁了宫门,防止多尔衮掌控大局。

这说明,在关键时刻,白甲兵的忠诚度和战斗力都是皇帝可以信赖的。

然而,随着清朝的统治稳固,白甲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朝廷不再依赖他们来决定皇权的归属,而是逐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到了清中期,白甲主要被分配给守卫任务,而真正能带来经济收益的,是蓝甲。

宗室成员每月领取的补助,与他们麾下的蓝甲数量直接挂钩。

王爷们甚至为了几副蓝甲的归属问题闹上朝堂,争得不可开交。

蓝甲的经济价值

清朝的宗室俸禄制度里,蓝甲是硬通货。

一个未成年的王爷,俸禄只能领一半,这个时候,几十副蓝甲带来的补助就显得格外重要。

到了清朝末年,许多宗室成员甚至直接卖掉俸禄中的粮食,靠蓝甲补贴家用。

蓝甲不仅仅是一件战甲,更是一种经济资源。

普通的八旗士兵同样看重蓝甲的价值,他们的月补助和蓝甲的数量挂钩。

这也让两蓝旗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两蓝旗在八旗体系中地位较低,但蓝甲的实际收益却让它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铁饭碗”。

有人说,清朝的铠甲制度,表面上是军事装备,实际上却是一整套政治和经济体系的缩影。

皇帝、宗室、大臣、士兵,每个人都在这套体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而蓝甲、白甲、红甲的流变,也折射出了清朝从征战天下,到稳固统治,再到逐步衰落的全过程。

评论列表
  •   宇化贤  发布于 2025-05-02 19:12:33  回复该评论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蔡欣历史

蔡欣历史

蔡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