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罪受!1天12度电,“智能家电爹”,打工人不想伺候了

棠棣说社会 22小时前 阅读数 55 #社会

你在控制它,还是它在控制你?

曾几何时,能够用上智能家电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想象一下,早上一醒来,窗帘就自动拉开,餐桌上已经摆上了牛奶、面包和煎蛋,吃完早餐,餐具就自动洗干净了……

这种场景,好像我们成了掌控世间万物的“王”,只需动动嘴,家电们便乖乖听从命令。

可现实却把脸打的啪啪的。

智能锁经常是无论刷指纹,还是刷脸都打不开;如果普通话不标准,满屋子的智能家电都“装聋作哑”;让小爱同学打开电视,她却甩出一句“做不到”……

为此,不少用户疯狂吐槽:“又是被‘弱智’家电逼疯的一天!”

然而,2025年3月20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AWE,抛出一个诱人的说法:家电和AI技术相结合后,未来每个用户都能拥有自己的“私人保姆”。

只是,这究竟是家电智能化真的要实现了,还是新一轮智商税的“收割”呢?

IDC《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洞察》报告指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预计达2.81亿台,同比增长7.8%。

然而,在智能家电销量持续上升的背后,多数产品仍停留在“伪智能”阶段,看似科技感十足,用户却苦不堪言。

前不久,高先生与妻子在商场选购热水器时,发现两款外观相同的热水器,价格竟相差300元,询问店员两者的区别后,得知贵的那款支持WiFi连接。

而且,还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热水器加热;洗澡的时候,如果水热或凉了,可以用手机调节水温;洗完澡以后,还可以用手机关闭热水器。

乍一听,高先生觉得这款热水器功能先进,可细想却觉得很荒谬。

洗澡时手拿手机,不怕进水损坏?水温不合适,直接调节水龙头就可以;关热水器,按下物理开关不是更方便?

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让家电沦为了“高价玩具”,背离了实用、便捷的初衷。

而厂商正是通过堆砌这些冗余的功能,才实现了他们加价的目的,这完全是将用户当“韭菜”收割。

如果说,单个智能家电会让你感到抓狂,那全屋智能家电的用户则近乎崩溃。

下班时在地铁上,上班族王欣打开手机上的好几个智能家居APP,开始远程操控热水器烧水、空调制冷、查看宠物状态,及电饭煲开始煮饭,一通操作下来,地铁已经驶过了2站。

作为智能家居爱好者,她买了许多产品,但是,她下载的APP,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今,她的手机里已经安装了12款智能家居APP。

王欣说:“有时候打开手机都是懵的,得反应一会儿才能确定该先点哪个APP。”

为此,她将高频使用的热水器、空调等6款APP集中到同一界面,不常用的智能音箱、电饭煲等则收纳进另一个文件夹,但软件占了10几个G的内存,这让手机经常卡顿。

她经常期望:真想有一个遥控器,能一键指挥所有智能家居产品。

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不仅未实现“一键联动”,更是将智能生活变成了“闯关游戏”。

智能家电本应是为生活服务的工具,如今却成为用户的负担。

只有当厂商停止用冗余的功能来包装溢价,实现多品牌互联互通,智能家电才能真正回归实用本质,为用户带来便利,而不是沦为“花钱买罪受”的鸡肋。

智能家电看似披着智能的外衣,实际上售后拉胯、耗材挖坑、隐私泄露正成为用户心中挥之不去的三重阴影。

肖研买了一台6000元高端扫地机,刚用时,地面干净整洁,他逢人就夸“买得太值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APP提示“集尘袋未安装”,实际已安装,只是扫地机的“家”基站无法识别。因为设备能正常使用,他就没有深究。三天后,基站上下水又出现故障,污水漏了一地。

肖研只能申请返修,维修后,集尘袋可以识别,但是基站上下水故障没解决。他只能二次返修,这次,机子终于恢复正常。但是,几天后,扫地机竟然在基站门口转圈圈,就是不进去。

后来猜想,可能是在返修的路上,机子的感应器受到颠簸而错位,导致无法进入基站。

他只能再次返修,但是还是没修好,最终厂家只能换了新机,而他也没有再用。

这场耗时数日的“拉锯战”,彻底浇灭了他对全屋智能的幻想。如今他家里电器,尽量选择传统基础款。

智能家电的售后若总是“掉链子”,会直接砸了品牌的口碑,而用户一旦失望,想要再建立信任将会变得越发困难。

如果说,售后难使用户感到心累,那么“买得起养不起”才让人进退两难。

静姐家的净水器已经报警好几次了,可高达900元的专用滤芯让她犯了难。

这款1400元买入的净水器,用了2年后面临换芯,她想买便宜的通用滤芯换上,结果发现接头是专用的,买来也用不了。

但是,如果把专用滤芯改装成通用滤芯,虽后续耗材能便宜许多,但净水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请安装师傅改装的话,需要千元的工时费。

如今,静姐无论换滤芯还是改装,后续都是持续花钱的“无底洞”。不用净水器,又心疼前期花的1400元,实在是左右为难。

高昂的耗材成本,让智能家电沦为“吞金兽”,而智能生活也进入省心变闹心的困局。

然而,这些状况,最多是心累和心疼,最令人担忧的却是个人隐私的泄露。

2022年,羊女士在民宿中偶然发现,自己和朋友在房间的一些视频被智能音箱录了下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设备里面居然存储了以前许多住客的隐私视频,惊吓之余,她选择退房并报了警。

我们平时用的很多智能家电,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用户的指纹、人脸、生活视频等数据,一旦上传云端或是遭黑客攻击,便可能产生极大的损失。

然而,更严峻的是,国家质检总局最新通报,72%智能家居系统存在安全漏洞,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家庭可能正在“裸奔”而不自知。

当智能家电沦为故障制造机、钱包收割机、隐私挖掘机,这场科技革新便失去了意义。毕竟,真正的智能,不应让用户为技术漏洞买单,而是让科技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

智能家电若想真正赢得用户的心,就需要跳出“炫技”和“割韭菜”的怪圈。

2025年3月20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展会以“AI重构生活”为主题,勾勒出家电行业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系统进化的蓝图。

在技术狂飙的情况下,用户核心需求是否能落地,成为检验这场“智能革新”的试金石。

曾经,有网友在海尔官方账号许愿“要是能同时洗外衣、内衣、袜子,我攒钱买”,没想到,这条留言竟被海尔CEO周云杰亲自“接单”。

展会现场,海尔三筒分洗洗衣机惊艳亮相。大筒专洗外衣,两个小筒分别洗内衣和袜子,三套独立水路避免了交叉感染,并且还能确保三筒同时稳定运转,更支持手机远程操控。

这款洗衣机主要针对很多“精致懒”用户,满足了他们对健康和便利的双重需求。

而消费者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一周预售8万台,支持了企业的认真用心。

《人民日报》高度评价海尔洗衣机:“听劝”是企业打开市场的一把钥匙。

无独有偶,展会上一批“会思考”的智能家电,同样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美的“嗅觉冰箱”可以识别30种食材变质的气味,牛奶变质即刻闪光提醒,并通过APP推送“最佳食用期限”;小米全嵌入式电饭煲,可以用AI识别米种,精准匹配不同米种的水量,煮饭误差控制在3粒米内。

而最惊艳的是MOVA的“显微镜牙刷”,刷头内置摄像头,刷牙时实时生成牙菌斑热力图,并通过震动提示重点清洁区域,网友戏称“比牙医还盯得紧”。

这些产品将实用科技融入生活细节,真正体现了“让家电懂人,而非人迁就家电”。

当智能家电学会“蹲下身子听劝”,学着将用户痛点转化为创新动力,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才能让智能家电摆脱“听着热闹,用着痛苦”的局面,真正赢得用户的支持与信赖。

有了这种双向奔赴,企业何愁销量上不去,规模做不大。

正如海尔CEO周云杰所说:“未来的家电,不该是冷冰冰的机器,而应该是懂你的生活管家。”

-END-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直击AWE2025:家电AI化有三大影响,“新物种”落地尚需时间》

2、每日人物:《一天跑掉12度电,“智能家电爹”,打工人不想伺候了》

3、36氪:《追觅、海尔、安克都下场,「具身智能」到底是噱头还是良方|36氪分析》

作者:九思

编辑: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棠棣说社会

棠棣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