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成为难题,刘帅对张国华说:你从二野,任挑3个最强的主力师

近现代史源 4天前 阅读数 1690 #历史

开国中将张国华在解放战争后期,担任二野18军军长。论绝对实力,该军在刘邓部队里不算最突出的,但1950年初,刘伯承司令员专门找张国华谈话,提出要给他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权”,怎么回事呢?

1950年1月,军委将解放西藏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二野。当时二野第10军是主力部队,并且驻防情况、官兵状态最适合进藏,野司准备让第10军军长杜义德接下这副重担。

然而出乎刘邓意料的是,打了几十年仗的猛将杜义德,却向首长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不佳,难以适应高原气候,怕耽误了大事,请求上级另选一名指挥员。刘帅考虑,杜义德无法进藏的话,第10军干脆也别去了,若指挥不灵才更耽误事,于是决定改变方案。

经过斟酌,最终野司选定了张国华,由他率军执行进藏任务。张国华是18军军长,为人忠厚正直,执行命令不打折扣。但他听到刘帅的要求后,却也陷入了沉思。难道张国华也不愿意去?

并不是这样。他在分析西南局势、预估进藏后可能出现的困难,所以没有立即答话。刘伯承很了解这位部下,当即补充了一句:国华,困难肯定是有的。你可以从二野所有师级部队里,选你觉得最强的3个,组成新的18军进藏,如何?

为了完成单一作战任务,让下级指挥员做主改编制,这种特权在二野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足见刘帅对张国华的信任,以及进藏任务的重要性。张国华听后也是一惊,随即连连摇头。他很笃定地对刘伯承说:首长,不必抽调其他师了。这支部队我最熟悉,就以现在的18军为班底,我们全力以赴完成解放西藏的任务!

刘帅听后,对张国华的态度非常欣慰,果然没有看错人。进藏难度这么大么?很明显,二野从作战部队到野司都有清醒认识。不仅之前提到的杜义德因故不去,其实就连接下任务的张国华,也认为困难重重。

后来在第18军内部动员阶段,有一名副团级干部,给出类似的理由,称因个人健康状况无法出发。张国华气得说“再也不想见他”,这个团副政委就被留在了当地。像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18军出了一些逃兵。

究其原因,并非藏军多么难对付。恰恰相反,跟之前武器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比起来,藏军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不可能抵挡身经百战的二野主力部队。单纯军事交战层面,是没有悬念的。那为什么还有人不愿立功、不愿进藏?

看看地势地形图就知道答案了。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四五千米的高原,翻越大雪山和暴风雪是家常便饭,远非此前的常规作战条件可比。并且西藏的面积广阔,相当于几个东部省份加在一起的大小,后勤补给线是大问题。一旦藏军决定分散开来、长期袭扰,如此辽阔的区域哪是一个18军能够维护得了?很多官兵判断一旦进了西藏,怕是要迁延日久,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思想负担重,逃兵就多了,连高级指战员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更不用说普通士兵。但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的党性极强,做了大量动员和准备工作。事实证明藏军只在昌都进行了成规模的抵抗,双方武器和作战经验差距明显,藏军5700余人被歼灭,遭受惨败后便不敢与我军为敌了。再加上阿沛阿旺晋美等有识之士的持续努力,最终西藏问题和平解决。

1952年西藏军区建立,所辖的主要部队就是18军,张国华出任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与18军官兵,为解放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18军在进军过程中有大量非战斗减员,这跟后来朝鲜战场上的长津湖战役有相似之处,单论气候和地形,青藏高原甚至更恶劣。

张国华的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常常晕厥、吐血,却一直坚持在岗位上。他在1955年获得了中将军衔,后来还担任过成都军区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张将军于1972年不幸早逝,才只有58岁。这跟他此前的无私付出、长期透支身体有很大关系。向张国华同志及18军将士致敬。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近现代史源

近现代史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