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败北后的12年:53岁曹操如何用六场血战诠释"老骥伏枥"的真谛
曹操曾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是否真的践行了这一壮志呢?让我们一同回顾,自赤壁之战大败至他离世,这人生最后的十二年光阴里,这位被喻为老骥的曹操,究竟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公元208年,曹操已大致平定了北方,随即挥师南下。在击溃刘备之后,他雄心勃勃,意图一举吞并江东。然而,在鲁肃与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下,孙权与刘备结成了坚固的联盟,共同抵御曹操的大军。双方在赤壁隔江对峙,形势紧张。黄盖诈降,于距离曹营二里之处,众船同时点火,如火龙般向曹军冲去,一时间火光冲天,曹军大败,曹操无奈只得撤军北归。
赤壁之战的失利并未让曹操心灰意冷,他迅速采取措施,稳定内部局势。到了211年,他将目光投向了关中,派遣夏侯渊率军讨伐。马超等十部势力心生疑虑,纷纷反叛。曹操随即又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并亲率大军前往,大败关中联军。马超等人屡次请求割地求和,曹操先是假意应允,再次大败敌军,最终迫使马超败走凉州,关中得以平定。在撤军途中,曹操命夏侯渊继续西征,仅用两年时间,凉州地区也基本归于平静。
后方稳定之后,曹操于213年再次起兵,亲率四十万大军南征孙权。初时,他攻破了孙权在江北的营寨,孙权亲自率军前来抵御。两军相持月余,均未取得明显进展。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知难以取胜,于是暂时撤军北归,等待时机再战。
曹操并未放弃寻找战机。215年,他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料定刘备必然会攻取汉中。于是,曹操决定抢先一步,带兵攻击汉中的张鲁。张鲁逃往巴中,最终不得不向曹操投降,汉中从此归曹操所有。
217年,曹操乘胜再次南征孙权,率军猛攻,击败孙权。孙权派人前来求降,曹操欣然同意,并与孙权结为姻亲。然而,曹操退出汉中后,刘备立即向汉中发动进攻。218年,刘备亲率大军与夏侯渊对峙。曹军多次击退刘备的猛烈攻势。曹操也亲率大军赶到关中,亲自指挥汉中战局。
219年,刘备依山势进军,驻军于定军山。夏侯渊出兵争夺失利,大败而归。曹操亲自前来争夺,但刘备坚守不出,双方陷入了持久战。曹操见久战无利,只得放弃汉中。而就在他刚刚从汉中撤出之时,关羽从荆州向襄、樊一带发动进攻。曹操派于禁前往救援樊城,但关羽利用洪水泛滥的时机,乘势进军,将樊城团团围住。曹军死守城池,曹操又派徐晃前来救援,并亲自指挥救援行动。
孙权早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与曹操结盟。曹操接到书信后,派徐晃反击关羽。经过一场恶战,关羽大败而逃。而吕蒙此时已偷袭得手,关羽只得撤往益州,却在路上被孙权擒杀。
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却不幸病逝。回顾他的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曹操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也能将奋斗进行到底,那么你的人生也将充满辉煌与荣耀。本文愿为你歌以咏志,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