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医院天价设备曝光!村民看病少花4000元,多亏揪出“蛀虫”

趣闻事 3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大山里的看病账本,藏着惊人秘密】

“这回住院比四年前省了4000块!”2025年4月,巫溪县田坝镇村民陈升捏着出院单,手指头在费用栏上划拉了好几遍。四年前他堂哥在同家医院做胆囊手术,光药费就花了2890元,这次他自己只掏了696元。

变化要从县医院那台“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说起。这台价值1376万的大家伙,本该让村民当天拿到检测报告,却差点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机”。直到县纪委监委揪出原党委书记刘学银,乡亲们才明白:原来我们多花的每一分钱,都被装进了贪官的口袋!

【正文一:天价设备背后的猫腻】

1. 招标书上的“定制密码”

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洪勇翻着三年前的招标文件直摇头。周边区县采购同类型设备只要900多万,巫溪县医院却花了1376万。

更蹊跷的是中标公司——上药康德乐(重庆)医药有限公司。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实际是中间商古某(化名)借的“壳”。古某与刘学银称兄道弟十几年,通过虚报价格吃差价,光这一单就捞了400多万油水。

2. 小舅子账户里的“医药费”

刘学银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工资卡干干净净,却在亲戚身上露了马脚。他小舅子只是个卖电器的,银行账户却三年存进上百万现金。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发现这些钱全是医药代表送的“感谢费”。

“姐夫说这些钱先放我这,等退休了再慢慢花。”留置室里,刘学银小舅子抖得像筛糠。而刘学银本人在证据面前,终于哭着交代:“设备采购的水太深,我陷进去就出不来了……”

【正文二:重复收费坑苦老百姓】

1. 多收的检查费,得卖多少斤洋芋?

城厢镇农民陈运松永远记得2022年那个夏天。他因肺病住院,明明只做了一次血气分析,账单上却冒出个“血清碳酸氢盐测定”。就这一项,多扣了他58块钱。

“58块啊!我得背200斤洋芋下山才挣得回来。”老陈蹲在病房门口抹眼泪,“医生还说这是救命钱,不敢不交。”

2. 手术台上的“万能药”

普外科主任私下透露,以前开药像开菜单:“不管啥手术,先上抗生素、营养液,美其名曰‘预防感染’。”陈升堂哥四年前的手术单上,光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就开了15支,后来才知道根本用不完。

“现在严查‘万能药’,医生开药得说明白为啥用。”药房小王指着电脑,“系统自动报警重复开药,想浑水摸鱼都没门儿!”

【正文三:纪委亮剑,看病省钱看得见】

1. 巡察组带着“放大镜”查账

2023年10月,县委第二巡察组进驻县医院。组长老李发现蹊跷:检验科设备采购价比市场价高出三成,财务科长却支支吾吾:“这都是……专家论证过的。”

巡察组兵分两路:一队暗访医药公司,另一队查银行流水。结果发现,刘学银小舅子的账户每月5号固定存入5万元,比闹钟还准时。

2. 留置室里的深夜忏悔

“我对不起穿白大褂这三十年啊!”刘学银在留置室捶胸顿足。这个从乡镇卫生院干起来的老医生,曾经也是贫困户家的骄傲。可自从当上院长,医药代表们像苍蝇见了血,今天送茅台,明天塞红包,渐渐把他拉下了水。

【正文四:清风行动,药价真的降了】

住院费少了近千元,数据显示整改成效:

胆囊手术耗材费从1200元降到400元

腹部彩超代替CT,每次省330元

住院均费直降13.71%,相当于少卖3000斤土豆

病房里,陈升指着邻床老刘的账单说:“你看他做血气分析,再没那个啥碳酸盐的冤枉钱!”

【山城医院的春雷】

傍晚的巫溪县医院,检验科那台“天价设备”仍在嗡嗡运转。卫星主任摸着机器叹气:“本该早三年就造福乡亲的。”山风吹过,纸张哗哗作响,像是给所有医疗工作者敲响警钟:白大褂染不得黑心钱!

点击“关注”,听胡同口的热乎气儿,唠老百姓的身边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趣闻事

趣闻事

用幽默风趣,为你讲身边事。讲清楚,讲明白,看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