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项目烂尾5年,芬兰爱沙尼亚悔拒中国天价隧道!
芬兰和爱沙尼亚最近有点焦头烂额,5年前他们一脸傲气,拒绝让中国参与修建芬兰湾海底隧道的项目,可现在兜兜转转一圈,发现没了我国的帮助这事真搞不定。
当年芬兰和爱沙尼亚放话出去,这条隧道一旦建成,两国的通勤时间能从两小时轮渡缩短到30分钟,是对经济的超级大提振。每年GDP增长保底估计能达到26亿欧元和6亿欧元,总共带来两万多个就业岗位。
可五年下来,芬兰和爱沙尼亚欲哭无泪,悔不该当初如此嚣张跋扈!
其实两国早在2008年就开始计划想建隧道了,2016年两国、终于决定要修铁路隧道,全程103公里,总投资150亿欧元。按原计划要在2024年底就正式开通的,但谁能想到整整四年过去,隧道还在图纸上趴着。
一谈到这些问题,两国的官员无不摇头摆手:这事不提也罢,提了就来气。
现在不光施工没见怎么推进,经费倒是越来越像脱缰的野马,眼瞅着原来的预算都快兜不住了,芬兰倒是和中国打交道挺多,还算厚道,隔壁的爱沙尼亚却一直在积极靠近美国,可问题是美国向来说多做少,看着爱沙尼亚的困境一脸的爱莫能助。
事实摆在眼前,爱沙尼亚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海底隧道是不可能靠"自力更生"解决的。
技术和施工能力差距都在那放着呢,他们原来还寄希望于英法那些老牌强国,但跟天价工程费用一比,希望瞬间就破灭了。放着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强的中国不找,非要搞什么政治正确,最终吃亏的一定只有自己。
只不过现在美国一直在里面扮演不光彩的角色,现在世界都知道中美博弈已经到了关键节点,美国为了对抗我们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是国际合作这样的事情,美国都恨不得全部给我们搅黄了。
这就让芬兰和爱沙尼亚很尴尬了,明明知道我国是最优选择,但看着美国这个庞然大物却不敢硬要推进这项目,一边急得直跺脚,一边又只好诚心诚意地求中国参与。
最近芬兰忍不住了,再次和中国接洽合作,手里的方案也已经改得有些四不像,不管花费多少精力,只要中国能拿下承建合同就行。
至于那些口口声声的“政治考量”和“站队问题”,在经济面前都得靠边站。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现在回过头看,芬兰和爱沙尼亚当年的决定似乎更像小孩子赌气,盲目得很。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隧道成了“海市蜃楼”,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个世界上论基建能力我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关键技术和施工力量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跟我们抗衡,连美国也不行。
可当年这两个国家为什么非要拒绝我们呢?
2019年芬兰和爱沙尼亚的态度可全然没有今天的低声下气,那时他们自信满满,直接拒绝了中国的参与,口口声声说着“不想依赖中国”,要把“国家安全”放在首位。
爱沙尼亚更是直接拥抱美国,表现得格外强硬,不仅在各种站队问题上迅速靠向美国,还展示了所谓的“价值观优先”姿态。
当时他们向世界表露的想法是,宁可不建这个项目,也不要让中国的参与“威胁国家安全”,2019年底很多和中国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就全都停了,表面理由是“重审项目”,实际则是无限期搁置。
所以爱沙尼亚在当年就把事情给做绝了,当时爱沙尼亚官方信心满满的认为自己能找到替代方案,媒体也跟着大肆鼓吹,认为区区一条海底隧道,根本就没必要依赖中国,欧洲这么大,背后还站着美国,一条海底隧道根本就不在话下。
其实爱沙尼亚想的也没错,英法两国也是传统的基建大国,想要修建一条海底隧道还是没什么难度的,只不过价格可就让爱沙尼亚有点接受不了了,造价直接比我国的报价翻几倍还多,一个100多公里的海底隧道硬生生被搞成了天价项目。
就算此时芬兰和爱沙尼亚还没有从帝国的美梦中清醒过来,芬兰总理马林的态度相当强硬,要把项目“重审”,但后来就无声无息了。
爱沙尼亚紧随其后,直接和美国签署了所谓的“5G安全协议”,顺带对华为开炮,摆明了要和美国穿一条裤子,“政治正确”成了两国外交的唯一准则。
美国一见爱沙尼亚和芬兰如此上道,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好机会,彭博社暗戳戳地发文说海底隧道不仅是工程问题,甚至是“大国博弈”的象征。
煞有介事地暗示风险,实际意思就是叫芬兰和爱沙尼亚“赶紧离开中国的影响范围,站到反中的阵营里来”。
奈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流轮转的太快,还没等爱沙尼亚和芬兰琢磨过味儿的,现实已经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没了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芬兰和爱沙尼亚能拿什么填补那些空缺?那些所谓的西方伙伴一个个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主,那怎么可能真正放下身段去帮助两国建设海底隧道呢?
2020年一切都已明了,当美国一个个鼓动政治力量,以“国家安全”这种万能理由频频插手各种项目,搅黄了许多国际间的实际经济合作。
可美国自己却没什么损失,反而把这些盟友一个个搞得鸡飞狗跳,芬兰和爱沙尼亚自己的经济利益首先顶不住了,那些高大上的“政治口号”又不能当饭吃,更不可能改变技术实力上空白的事实。
如今除了依赖中国的基建实力,其他的路线早就走不通了,所谓的西方大国要价高技术还不一定到位。
眼瞅着原来自己的“顽固”换不来成果,两国最后也只能低头。
这就是失落落的国际规则,实力为王,技术跟不上什么都白搭,破局人只能是中国。
可我国到底有什么实力能够笑傲整个全球基建行业呢?
中国造隧道是真有两把刷子!在这方面我们还真的是有相当的自信的,且不说我国这些年在世界范围内积攒下基建狂魔的外号,归根结底隧道是一种“巨型基础设施”。
在我们看来修桥隧道或许并不难,可是在世界其他国家眼中,想要成功休闲隧道是真的难如登天,芬兰湾海底隧道不仅是要穿越海洋,还要面对地质和高水压的复杂施工环境。
几百亿欧元的投资这是劝退了绝大多数国家,真不是“随便挖挖土”就能解决的事,所以之前芬兰和爱沙尼亚这种没有什么大规模基础建设经验的国家,是真的有点低估了项目的高度和技术要求。
我国这些年造的几条世界级海底隧道,没有一个让工程界失望过,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广东的深江铁路海底隧道和最近贯通的汕头湾海底隧道。深江铁路海底隧道全长13.69公里,其中有2.75公里的全断面硬岩,属于那种非常难啃的骨头。
这个隧道的施工难度是属于那种上天入地都避不开的硬茬,这条隧道不仅穿过了17条断裂带,水下最大埋深还达到了115米,水压直接冲到1.06兆帕。
一般施工设备进到这种环境连自保都难,更别提掘进了,但我们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在这方面我没有都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只要遇见隧道这种难啃的硬骨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江1号”盾构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这台盾构机总重量达3800吨,开挖直径13.42米,装上刀盘后活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醒狮”。
盾构机不仅个头大一般力量强,还自带双盾壳设计,配置4道加强型盾尾刷,最大承压能力直接干到了1.2兆帕,这设备往海底那么一钻,再难啃的岩层也只能低头认输。
刀盘一动,掘进不再靠蛮力,而是靠高精度的操作和高度稳定的技术加持,有了这台设备撑腰,我国的工程队施工海底隧道那叫一个势如破竹。
今年3月汕头湾海底隧道也成功贯通,这是世界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整条隧道穿越了17条断层破碎带,其中8条还是“活断层”,地质条件之复杂世所罕见。
施工中用到的“永平号”盾构机开挖直径接近15米,连续攻克了海底爆破、极硬岩层掘进等一系列“施工极限”,这个隧道不仅要在高水压的环境中推进,还要承受地震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此工程团队设计出了能够抵抗地震压力和海水腐蚀的隧道结构,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运用了一系列抗震防水的新技术,这等技术水平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做到的。
而让芬兰和爱沙尼亚政府挠头的,恰好就是这些他们无力解决的技术难题,除了施工设备之外,连最基础的隧道防水防腐蚀、抗震抗高压这些细节,都是个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的强项。
结尾如今芬兰多次明里暗里找我国商谈,一次次摆出新的合作谈判路径,明显带着“迫切希望重新启动”的小心思,这就是是现实给他们上的一课。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希望这些国家擦亮双眼,可不要在被美国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蒙蔽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