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不满授衔结果、大闹总政的聂鹤亭,为何又被补授中将?

追梦的年 7天前 阅读数 41 #推荐

“有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干部,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进城以后,又犯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

罗荣桓曾亲自找他谈话,严肃地警告他,如果不改,就要给他以严厉处分。但在评定军衔时,罗荣桓全面分析了这位干部的功过,一年后补授他中将军衔。”

这是《罗荣桓传》里所述的一段话,虽然没有言明那位老干部是谁,但综合文中条件,也不难猜出指的是聂鹤亭。

他当年对自己的军衔很不满意,曾大吵大闹,说“粟裕都叫我老排长,我不服”,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当时评衔小组有成员就说聂鹤亭历史上犯过错误,现在态度又极其恶劣,干脆不为他授衔以示惩戒。但罗帅深思熟虑后暂时压制此事,过了一年还是为他补授中将。

那,聂鹤亭犯过的错误是什么?罗帅为何又坚持要给他军衔呢?

一、起点颇高,但错误频出

聂鹤亭认为自己不止中将、罗帅力排众议为他补授军衔的原因在同一个——他起点太高了。

早在大革命时期,聂鹤亭就进入叶挺独立团,并由许继慎介绍入党。南昌起义爆发之际,聂鹤亭担任排长,粟裕是班长。

部队南下的过程中,聂鹤亭升为连长,林总也是连长,据聂鹤亭后来所言,他这个连比林总的连要更强。

三河坝阻击后,朱老总将部队整编为三个大队,林总是第二大队大队长,聂鹤亭则是第二大队副大队长,以上这些经历,都是他自傲的底气,没办法,起点确实高。

不过他很快就因脾气走了岔路,即朱老总率部前去投奔老友范石生,聂鹤亭就私自离队了。他觉得两党既已决裂,那就不应该与对方有往来。

这时的聂鹤亭太年轻,以为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没从实际考虑过。朱老总很欣赏他,苦劝一番无果,只能分道扬镳。

聂鹤亭辗转到上海后,又被临时中央派去参加广州起义,可惜再次失败,他就改为地下兵运工作,直到1930年3月才抵达江西苏区。

如果他不离开朱老总,此时肯定已是军队重要干部,奈何一步选择错误啊。

毛主席听说中央给红四军派来军事干部非常高兴,特意招呼食堂做了四个菜,聂鹤亭在这里跟朱老总、陈毅再次相遇。

想起两年前的分别,聂鹤亭有些不好意思,连连向朱老总道歉。朱老总非常宽容,笑着说:没关系,我们是殊途同归,这不,又在一起了嘛。

而粟裕听说当初的老排长聂鹤亭到了以后,特意登门拜访,两人激动拥抱,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此后的几年里,聂鹤亭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历任红4军11师参谋长、红一军团代参谋长等职,很得毛主席器重。

长征抵达陕北后,毛主席又亲点聂鹤亭为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这个职务相当高,要是按照这个发展路线,1955年拼一拼大将都有可能,只是嘛,聂鹤亭很快又犯了错。

全面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再次点将让聂鹤亭出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这是极大的信任。但聂鹤亭本人不愿做参谋,更希望当正职指挥杀敌。

恰好新四军成立前夕叶挺申请将老部下聂鹤亭调过去工作,聂鹤亭就非常激动地交了报告上去。毛主席舍不得聂鹤亭走,不过还是批示同意,就嘱咐聂鹤亭离开前再见一面,有话要说。

本来吧这是件好事,证明主席已经将聂鹤亭当成贴己人。可聂鹤亭担心见面后毛主席会让他留下,那自己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走吧,主席都当面劝了怎么拒绝?不走吧,自己就失去上前线的机会。为避免陷入两难,聂鹤亭竟做了件令人诧异的事——不辞而别。

明明器重,想多沟通感情,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毛主席那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爽约的聂鹤亭也没能如愿,他到华中后被长江局留了下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数月又奉命回到延安。

他多次想找毛主席解释原因,可没找到机会。1938年冬,聂鹤亭终于等到上前线的机会,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但还是属于参谋战线,历任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爆发后,聂鹤亭仍未逃得脱,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四野副参谋长、中南军区副参谋长。

职务是不低,但在东北战场,他也犯了一个错。辽沈战役大局已定后,聂鹤亭奉命率七个师去解放沈阳,国民党新一军暂53师师长许赓扬见事不能为,便派人出城联系起义事宜。

聂鹤亭觉得这样可以减少彼此的伤亡,属于好事,便在未请示野司的情况下同意了。

林总得知后非常生气,怒道:起义?打到城下了还叫起义吗?这不属于起义,最多算投诚。向来宽厚的罗荣桓也认为聂鹤亭不请示上级就独断,有违组织纪律,因此批评聂鹤亭。

二、大闹情绪,差点失军衔

纵观聂鹤亭的履历,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四野副参谋长,这些都是级别很高的职务,因此他得知自己只是中将之时,内心非常不满,专门找到评衔小组负责人罗荣桓“申诉”。

聂鹤亭说,自己南昌起义时比很多上将级别都高,红一方面军那么多干部也不及自己,后来在晋察冀、在四野,他也完全够上将资格,为什么只给中将?

罗帅见他这个样子非常生气,反问当年那么多人参加革命,难道都是为了这个将那个将的吗?评衔需要综合各个方面,资历高不假,但犯的错同样不小,共产党员为这种事情来闹情绪,像什么干部?

他的话把聂鹤亭驳得哑口无言,只能悻悻而去,这件事后,评衔小组有其他成员就指出聂鹤亭曾跟毛主席和朱老总都有过不愉快,现在还斤斤计较、不发挥作风,干脆授个少将算了。

罗帅生气归生气,但还是保持了冷静,决定给予聂鹤亭符合实际的军衔。只不过这通闹衔被太多人知道了,影响太大,罗帅就选择往后压了压,一来免得引来非议,二来可以给聂鹤亭一点教训。

1955年,有上千位高级干部穿上新军装、佩戴将星,聂鹤亭却什么都没有,心里非常失落。

他也感觉到自己先前的冒失,便主动做出检讨,罗帅见他态度诚恳,于1956年为他补授中将军衔,很能体现组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追梦的年

追梦的年

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