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周总理参加国庆大会,席间看到徐海东妻子,提出一个要求

诗酒趁年华呀 1天前 阅读数 21 #历史

聊到开国的大将军们,徐海东的事迹到现在还是被人们常常提起。他那些英勇的经历,真的挺让人佩服的。从早年的战斗,到后来的贡献,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他不怕牺牲,勇猛冲锋,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很多。这些故事,就像传奇一样,在人们口中传来传去,一点都没褪色。说实在的,徐海东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历史里。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人们,让我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说真的,这位大将军的传奇经历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他只穿着短裤就上战场,少了两颗门牙还让毛主席拿他开玩笑。他还曾借钱给毛主席,大胆地训斥过一位开国中将。更有趣的是,他的妻子还曾被周总理特意吩咐换了座位……

今天咱们来谈谈那位了不起的大将徐海东!徐海东,真是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说出来都让人惊叹。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他。徐海东在战场上那可是英勇无比,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胆识和智慧,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带领的部队,总是能打出漂亮的胜仗,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啊,徐海东不仅武艺高强,为人还特别正直。他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战斗。这样的将领,谁不愿意跟着他打仗呢?所以啊,徐海东能成为传奇大将,那可不是浪得虚名。他的事迹和精神,都值得咱们好好学习和传承。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些,就是希望咱们都能记住这位了不起的大将,学习他的精神,为自己的生活加油打气!

【只穿着裤衩也能打仗的徐海东】

1932年那会儿,红25军进行了重新组建,徐海东就被选为了这支队伍的副头儿,还同时当上了74师的师长。

就在徐海东打算给红25军做个调整的时候,敌人的30师和31师突然杀了过来,看起来他们是早有准备,就是想趁着红25军现在人心不定,人手不够的时机来反扑。

徐海东肯定是毫不胆怯的!

随后,徐海东立刻指挥通信兵把两个团长叫了过来,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要带着各自的团从两边包过去,死死顶住敌人的两个师。

领队们全都愣住了,这做法简直太不明智了!

敌人那边人多势众,红25军这边反应慢了半拍,能拉出去打的士兵没几个。这种情况下,咱得赶紧撤,不能傻乎乎地跟敌人硬碰硬。

不过徐海东看起来压根儿没打算撤退,反倒是淡定自若地指挥起抵抗敌人的行动。命令发出去后,他亲自领着特务连,直接站到前线跟敌人正面交锋。

就在这时,徐海东猛地站起身,动手解起衣扣来。

周围的战士们全都愣住了,徐海东先是麻利地扯掉了外头的厚棉衣,接着又把里面的衬衫和背心给扒了下来,紧接着裤子、鞋子、袜子也一并脱了个精光,最后就剩条短裤裹在身上。

弄完之后,徐海东大声吼了一句:

就算是豁出命去,我也得把衣物留给战友们。

然后,徐海东二话不说,抄起一把大刀,领着特务连的兄弟们就冲着敌人冲杀过去了。敌人一看这架势,直接给吓懵了,呆立当场,不知道该咋办。更让敌人摸不清头脑的是,徐海东竟然就穿着条裤衩,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新戏法?

琢磨了一会儿,敌人很快就被徐海东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随后,徐海东领着战士们开始把敌人分开,一个个收拾。敌人被拆开后,战斗力大不如前,虽然还是使劲儿反抗,但对徐海东来说根本没啥大威胁。

最后,敌人只能急匆匆地逃跑,因为他们可不愿意和徐海东在这儿拼个你死我活。

徐海东这个人,胆子大得很,连死都不怕,甚至还主动要求去冒险。结果,他又一次从死神手里逃脱,活了下来。

打完仗后,徐海东身上多处挂了彩,但他顾不上包扎,直接倒头就睡。躺了阵子,他才慢慢缓过神来。

这一场战斗过后,徐海东的大名在全军里是彻底响当当的了!

【徐海东缺了两颗门牙逗乐毛主席】

1936年快过春节那会儿,徐海东接到党中央的任务,打算带着队伍过河去东边,跟阎锡山干一仗。

这次战斗,红军赢了个大满贯,干掉了敌人31个团的队伍。特别是徐海东,那真是立了大功。不过,在往回走的路上,徐海东却意外栽了个跟头。

说回来,在回军的半道上,突然间暴雨倾盆,路被雨水泡得稀巴烂,泥泞得要命。但这并没让大家打赢仗的高兴劲儿减退半分。就在这时,徐海东得知黄河那边的渡船出状况了,他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决定亲自前去探个究竟。

快到河边的渡口时,徐海东正准备翻身下马,冷不丁有个战士猛地冲了出来,吓得马儿直打响鼻。徐海东生怕马蹄踩到战士,赶紧拽着缰绳,让马转向旁边。

真没想到,就那么一扭身,徐海东竟然从马上摔了下来,而且不偏不倚,正好摔在了一块大石头上。他的脸猛地撞了上去,瞬间头破血流,两颗门牙也磕掉了,整个人当场就昏了过去。

过了几天,徐海东终于醒了过来。老婆周东屏立马开始嘀咕,一会儿怪战士们不够细心,一会儿又说是马儿太不听话了。徐海东听了也是又好气又好笑,明明仗打赢了,结果自己却在回家的路上栽了个大跟头。

门牙缺了实在影响形象,徐海东琢磨着得赶紧去把牙给补上。

那时候,陕北那边根本没有补牙的地方,估计得跑到像上海那样的大都市才能搞定。但现在这节骨眼上,哪有空去上海啊。

没办法,徐海东只能带着缺了两颗门牙的样子继续带兵打仗。不过,少了门牙,不光样子有点丑,关键是说话时候漏气,实在太过显眼。

然后,在东征结束的大会上,毛主席看到徐海东少了两颗门牙,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没想到,东征这么顺利,徐海东却在嘴上“栽了跟头”。

现场的人们听了毛主席的话,都忍不住放声大笑,就连徐海东也是乐个不停。

【徐海东初见毛主席很是尴尬】

毛主席虽然爱和徐海东开玩笑,两人关系也铁,但说实话,他们头一回见面那会儿,场面还真挺“别扭”的。

毛主席和徐海东头一回碰头,是在红军走到陕北那会儿。

这天,徐海东正忙着带着红15军团的战士们练兵呢,突然政委程子华那边派人来传话了:

毛主席和中央红军的头头们要来军团部看看大家的情况。

徐海东乐开了花,他老早就听说毛主席行事既聪明又果敢,只是一直没机会见面。这回,可算是能亲眼见见毛主席本人了。

之后,徐海东立刻从练兵的场地奔回军团指挥部。这一路上,他不停地鞭策着马,让马儿加速前进。等他到了军团指挥部,那匹马已经累得不行了。

徐海东累得够呛,但他顾不上喘口气,急着要找毛主席,大声问起毛主席在哪儿。幸好警卫员拉了他一把,让他先去洗个脸清醒清醒,这才算是给了徐海东一个喘息的机会。

洗完脸后,徐海东急着要去找程子华。可巧,程子华这时候也到了,他还带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一起。

徐海东有点发呆,这时其中一个不认识的人快步上前,先跟徐海东握了握手,说:

海东同志,你们真不容易,我是毛主席。

徐海东愣住了,心里想着,这不就是他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嘛,竟然就这么站在了他眼前。他一时间愣住了,不知道该说啥好,结果搞得现场气氛挺尴尬的。

程子华看场面有点尴尬,就主动出来说话,然后把另一个不认识的人介绍给徐海东,说这就是彭德怀。徐海东一听,心里挺高兴,赶紧上前跟彭德怀握手,两人聊了几句。

然后,大伙都坐了下来,纷纷打开话匣子聊了起来。

先是毛主席发问,想了解徐海东关于陕北战局的状况。一听前线一切顺利,毛主席心里也踏实了。这时候,徐海东也开始仔细打量起毛主席来,发现毛主席果然名不虚传。

聊着聊着,徐海东觉得毛主席说话特逗,而且他对战况的了解,比自己这个经常在前线摸爬滚打的人都还要透彻。更让他觉得亲近的是,毛主席一点架子都没有,根本不像个领导。徐海东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那是越来越深了。

聊完天后,徐海东自个儿去找了两件厚实的棉袄,直接给毛主席和彭德怀送过去了。他注意到,毛主席和彭德怀穿的棉袄上全是补丁,根本挡不住寒冷。看来,中央这边过得是真不容易啊。

毛主席和彭德怀都接过了那些棉衣,他们心里会牢牢记住这份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徐海东想办法借给毛主席5000元】

徐海东不光给过毛主席棉衣,还帮他解决过一个棘手的大问题:

给毛主席借了五千块钱。那时候,我拿出五千块钱借给了毛主席。就是这么简单直接,没有啥复杂的事儿。我知道那笔钱对当时来说不是小数目,但能帮到主席,我心里头还是挺乐意的。五千块,说借就借,没多想啥。

有天,徐海东刚把部队的情况都检查了一遍,然后就回司令部打算洗漱睡觉。刚迈进屋门,后脚还没落地呢,参谋就跟进来了,急着跟徐海东说事儿。

徐海东轻轻应了声,示意参谋开始说起来。参谋就对徐海东说,有位中央红军的大领导已经等您很长时间了,估摸着是有啥事儿要找您。

徐海东一刻也不敢怠慢,心想中央来人肯定是有急事,他赶紧去见那位领导。一见面才知道,这位领导原来是红军后勤部部长杨至成。他这次来,是带着毛主席的指示来的。

徐海东赶紧招呼杨至成坐下聊,随后,杨至成把毛主席写的便条递给了徐海东。徐海东拆开一看,上面写着:

毛主席想从他们那儿拿2500块钱来用。

徐海东心里直犯嘀咕,毛主席咋会找他们借钱呢?杨至成也挺尴尬,说实在的,中央机关现在手头紧,没办法,只能跟部队开口借钱了。

徐海东心里清楚,如果不是中央那边真的遇到大麻烦了,也不会开口向他们借钱。但话说回来,红15军团也是才从长征的艰难日子里缓过神来,手头也并不宽裕。

琢磨半天,徐海东打定主意得给毛主席凑齐那笔款子。接着,他自个儿走到了经理部,直接问里面的人,账上还剩下多少银两?

经理部那边说,还剩下七千多块钱。

徐海东立马乐了,本以为这事儿挺棘手,没想到没那么复杂。他二话不说,就让手下拿出5000块钱给中央。

经理部的人一听这话,心里头就不乐意了。想想部队里的战士们,吃药得花钱,棉衣也得花钱,就连买菜的钱也得从这儿出,哪儿哪儿都得用钱,本来手头就不宽裕嘛。

徐海东摆了摆手,说道,咱们现在日子是紧巴点,但中央那边更不容易,不然也不会开口跟咱部队借钱。得先把中央的难关给过了,然后再来考虑咱自家部队的事儿。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徐海东就让人把凑齐的五千块钱送到了中央后勤部。杨至成看到钱,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这下中央机关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说起这事儿,过了好多年之后,毛主席心里还是明明白白的。每次一提起来,他就忍不住心里头感慨万千,说如果不是当年徐海东大方地伸出援手,中央机关那会儿可能就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很明显,徐海东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从他们的交往中,不难看出这份友情的真挚。徐海东对毛主席充满了敬意和信任,而毛主席也对徐海东有着极高的评价和深厚的感情。他们之间的这种情谊,不仅仅是因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更是因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相互支持、共同奋斗所结下的不解之缘。所以说,徐海东和毛主席之间的友情,是经历了风雨考验的,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

【徐海东批评了一位开国中将】

经过长时间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斗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1955年那会儿,新中国头一回搞了个授衔的大活动。根据中央的决定,徐海东就被选上了,给了他一个开国大将的头衔。

不过,当徐海东知道这事儿后,他马上就跟中央说了,自己不想接受授衔。

并不是说徐海东对中央给的军衔有啥不满,主要是他自己觉得配不上这么高的荣誉。他觉得这军衔给得太高了,心里头过意不去。所以,徐海东赶紧去找了周总理,说自己的军衔给高了,心里挺不好意思的。

周总理知道这事后,就去劝了劝徐海东,还明确告诉他,授予他大将军衔是大家开会商量好的,这个决定非常合适。

徐海东正要接着往下说,周总理却先一步插了话,他说中央的决定是有理由的,不能改。

徐海东最终只能点头答应了。

不过,徐海东心里还是挺不踏实的。由于身体不好,他经常得请假养病,跟其他战友比起来,他给国家做的贡献实在是少得可怜,因此总觉得心里有愧。

这事儿没多久就让徐海东的一个老战友给捅破了。

这位老战友,在这次授勋大会上,荣幸地拿到了开国中将的荣誉。后来他才偶然听说,原来徐海东老上司特意去找了周总理,就是为了帮他争取这个授勋机会。

结果,这位老战友误以为老领导跟他有同样的想法,觉得给的军衔等级不够高,心里不痛快,于是就去找周总理反映情况,希望能有所改变。

然后,这位老战友自个儿走到了徐海东家,一见面就满腹怨气地抱怨起来:

我冒着生命危险打拼了这么多年,四处征战,风风雨雨几十年下来,结果就给我封了个中将,感觉还不如有些人呢。

徐海东大喝一声,直接打断了老战友的话头。

徐海东气得不轻,但他还是忍着没对老部下发火。他稍微想了想,然后平静地说:“说实在的,要不是党栽培我们,信任我们,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和窑工,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的贡献难道不比我们大吗?”

提到牺牲的兄弟,徐海东的眼眶就忍不住泛红,泪水直往下流。

老同事这回彻底懂了徐海东的用意,立马察觉到自己搞错了,连忙跟老上司赔不是,直说自己是脑袋进了水,以后绝不会再有这样的念头。

徐海东这时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周总理让周东屏换了个座位】

老战友们对授予军衔的事都没啥异议了,但徐海东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说实话,他总觉得给自己授的衔有点儿高了。

说实话,我挺能体会徐海东的顾虑。

1939年那会儿,徐海东因为手头事儿太多,把身子骨给累垮了。一查,才知道是肺上出了毛病,还时不时会吐血。

没办法,徐海东只能留在军队里开始治病,但十多天过去了,情况还是没啥好转。徐海东心里清楚,自己的病不能拖后腿,影响打仗。所以他决定,就算带着病也得上战场。于是,他就这么躺在担架上,仍然指挥着部队,一连赢了好几仗,把日伪军打得不断后退。

仗打赢了,但徐海东的身体却完全不行了。

周东屏先看到丈夫吐血,紧接着他又陷入昏迷,这可把她吓坏了。她赶紧请来医生给丈夫看病,但不管怎样治疗,情况都没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糟糕。

徐海东带着一身病,就这么开始了差不多30年的调养生活。

1940年5月份,徐海东去了安徽省津浦路西的根据地,打算在那儿歇歇养养身体。

1940年夏天那会儿,8月份左右,徐海东去了江苏淮安那块地方休息养身体。

1946年夏天8月份的时候,徐海东跑到山东的诸城、莱阳那些地方去养身体了。

……事情是这样的,原本有个计划,咱们得一步步来。你得先有个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啥,然后就开始琢磨咋去实现。别一开始就想着一步登天,那可不现实。得脚踏实地,一点点地往前挪。就像你要去某个地方,得先瞅瞅路线,心里有数。然后就开始动身,别磨蹭,也别想着有啥捷径可走。路上可能会遇到点儿麻烦,比如路况不好啥的,但这些都别怕,咱得想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得不断看看自己走得对不对,是不是偏离了目标。要是发现不对劲儿,就得赶紧调整方向,别一条道走到黑。时间也得把握好,别拖拖拉拉的,得赶在计划之前把事情搞定。总之呢,就是得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还得不断检查自己的进度。这样一来,你就能稳稳当当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转眼间,1946年冬天悄悄探头,山东那边嗖的一下子就冷得不行。徐海东的身体情况也跟着这天气一块儿恶化,吐血的状况变得愈发频繁了。

后来,多亏了周总理的关照,徐海东和他的老婆周东屏就去大连休养身体了。

徐海东过了好些年那种悠闲没活儿干的日子。

所以,徐海东为啥觉得自己不配拿大将军衔,也挺容易想通的。这些年他一直病着,也没在岗上干活。对徐海东这种心里只有党和人民的人来说,没干活就等于没为党出力。既然没出力,他咋能接受这么高的荣誉呢?

徐海东这人,真的是低调得不行。

1951年5月份,周总理和邓颖超专程跑到大连探望徐海东一家。周总理心里挂念着徐海东,一到就急着问起他的身体状况。另外,周总理还跟周东屏聊得特别投机,直夸她人特别好。

你替党付出了不少努力,我替党中央还有毛主席向你表达谢意。海东同志有你这么细心地照料,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周总理夸了周东屏,但她特别低调。

1959年那会儿,咱们党中央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办了个盛大的庆典活动。

参加大会的人很多,周总理也到场了。周总理一直都很关心徐海东一家,所以他特意邀请了他们,希望他们能亲自来参会,亲眼看看国庆10周年时,咱们国家有多热闹、多昌盛。

挺遗憾的,徐海东身体状况实在不行,没法出席庆祝大会,所以周东屏就替徐海东去了那次大会。

大会上,周总理一马当先,早早就到了现场查看准备情况。他逛到参会人员的座位区时,瞧见周东屏坐在一个挺偏的地方,周围空荡荡的,没啥人跟她说话,显得格外冷清。

接着,周总理就自个儿走过去,跟周东屏聊了聊,然后提了个事儿:

叫她挪个地方坐。

之前,周总理发现周东屏的座位太偏了,开会时不方便,接着,他就亲自领着周东屏走到了第一排座位。按大会的规定,第一排是给上将坐的,虽然徐海东是大将,但他夫人坐在上将的位置上,也没啥不合适的。

周东屏心里直打鼓,感觉这事儿不妥,可周总理偏偏要坚持让她换到那个座位上。没办法,周东屏也只能照着周总理的话去做了。

这事儿明摆着,周总理对徐海东一家那可是真的上心,照顾得无微不至!

挺让人遗憾的是,周总理特别希望徐海东能快点好起来,但这个愿望到最后也没能成真。

接下来的十多年,徐海东的身体状况总是反复,好的时候能自个儿忙活,不好的时候得靠着吸氧才能挨过一天天。

1970年的时候,徐海东因为长期患病,这病啊,一拖就是快30年,最后还是没能扛过去,永远离开了我们。

1970年3月25日那天,徐海东在郑州离开了人世,那时候他70岁。

人已经走了,可他留下的那股子精神和深层意义,会长长久久地留在人们心里,永远不会消失!我肯定,肯定有人会一直记得这位开国功臣徐海东!

致敬,向你们表达最深的敬意!你们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不凡的篇章,真的让人由衷地感到敬佩。你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你们总是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你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着大家不断前进。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由衷地向你们表达最深的敬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诗酒趁年华呀

诗酒趁年华呀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