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输头孢心脏骤停自行拔针头,医院以合规为由拒绝道歉,真相令人愤怒!

温如故 5天前 阅读数 14 #推荐

2025 年 4 月 15 日晚,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戛然而止,19 岁的女大学生陶兰因腹痛前往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医生给她开了头孢曲松钠。4 月 15 日 23 时 23 分,陶兰开始在治疗室走廊输液。

次日凌晨 0 时 35 分许,护士为其换上头孢曲松钠后离开,仅过了 4 分钟,陶兰便出现了身体不适,她感到呼吸急促,身旁的同学都不在身边,输液走廊里也无医护人员在场。陶兰在极度痛苦中挣扎起身呼救,随后自行拔下针头试图自救,但最终还是在 0 时 41 分左右跪倒在输液椅旁昏迷过去。直到一名路过男子发现后呼救,医护人员才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陶兰因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于 4 月 20 日抢救无效离世。

据家属表示,陶兰就诊时曾询问医生使用头孢是否需要皮试,得到的答复是 “不需要”。而医院也承认未对陶兰进行皮试,但拒绝道歉,认为自身不存在过错。实际上,2021 年我国相关部门规定头孢无需常规皮试,但陶兰有左氧氟沙星过敏史,而头孢类药物与左氧氟沙星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对于这类有过敏史的高风险人群,医生本应更加谨慎。

在输液过程中,医院未对陶兰进行持续观察,导致其出现过敏反应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从监控视频可以看出,陶兰从出现不适到昏迷,短短 4 分钟内,周围并无医护人员,这暴露了医院在护理方面的严重失职。尽管医院事后表示愿意出于人道主义进行调解,支付补偿款,但却始终不肯承认自身存在的过错,拒绝向家属道歉,这无疑给悲痛的家属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此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方面,人们为陶兰的不幸离世感到痛心和惋惜,一个年轻的生命本应在大学校园里绽放光彩,却因医疗过程中的疏忽而戛然而止。另一方面,医院拒绝道歉的态度也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医疗服务应当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原则,但在这一事件中,医院似乎更关注于规避自身责任,而非对患者的不幸遭遇表示应有的同情和担当。

近年来,类似的医疗悲剧并非个例。2023 年浙江某卫生院,8 岁儿童输注头孢曲松钠后感到不适,家属多次提醒却被敷衍 “没事”,1 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2024 年上海某医院,37 岁女性因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头孢,突发休克后因处置延误丧命。这些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头孢类药物虽然临床应用广泛,但其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对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时,更需谨慎对待。

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医院可能依据相关规定主张头孢无需常规皮试,但在患者存在过敏史的情况下,未尽到充分的注意义务和谨慎义务,未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仍可能存在过错。同时,医院在与家属的沟通和处理过程中,未能妥善回应家属的情感需求和合理诉求,也反映出在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

这一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悲剧,更关乎整个医疗行业的安全与责任意识。医疗机构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高风险患者的重视程度,完善输液等治疗过程中的监护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建立更加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你对于这起事件有什么看法?对于加强医疗安全监管、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共同探讨,为构建更安全、更温暖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
  •   文武不全  发布于 2025-05-09 06:03:11  回复该评论
    最大的错误是国家2021年发布头孢类注射液不用皮试的文件,以前用头孢注射液都是常规皮试的,患者在输液期间护理人员也没法实时监护,因为一个护士要服务很多病人,要做的工作很多,只能依靠患者的家属进行看护,出现异常情况再及时反馈,这种情况只能说是巧合,刚好病人的家属不在,所以没有明确的过错方,希望经过这件事以后,注射头孢能够重新纳入常规皮试的药物当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温如故

温如故

有花开, 有初雪, 愿岁月不老,你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