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野整编之谜:原有兵团编制全部打乱,背后有何深意?

追梦的年 4天前 阅读数 229 #推荐

1948年11月,中央军委下达《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对人民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整编,各部有了统一的番号编制。

不过短短两个月后,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鉴于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再按地域来区分部队不太合适,军委便再次指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这两次整编的时间相距很短,大部分野战军都按部就班,除了番号由地区转为序数、纵队改称军这些名义变化外,实质的编制组成影响不大,只出了华野(三野)这样一个特例。

三野时期,完全将原先华野所有兵团的人事、机构、下辖部队等方面推翻重组,让指挥系统显得有些乱。

并且这番变动让一些高级将领和自己的老部队分开,引发过不少争议。下面的人猜测此举应是在整治谁。

明明按照原有情况改编最轻松也最稳定,为何三野却要全盘打乱?背后有什么深层考虑?

一、独特的现象

华野历史上有过四个兵团,第一兵团由1纵、4纵、6纵和特纵组成,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第二兵团由7纵、9纵、13纵组成,许世友担任司令员,谭震林担任政委;

第三兵团由3纵、8纵、10纵组成,陈士榘担任司令员,唐亮担任政委;第四兵团由2纵、11纵、12纵组成,韦国清担任司令员,陈丕显担任政委。

后来改编成三野同样有四个兵团,即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数量虽一致,人员和部队划分却完全打乱。

第七兵团下辖21军(原2纵)、22军(原3纵)、23军(原4纵)、35军(鲁中南纵队及吴化文起义部队合编),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

第八兵团下辖24军(原6纵)、25军(原7纵)、26军(原8纵)、34军(江淮军区一部及何基沣起义部队合编),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

第九兵团下辖20军(原1纵)、27军(9纵)、30军(12纵)、33军(江淮军区一部及张克侠起义部队合编),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

第十兵团下辖28军(原10纵)、29军(原11纵)、31军(原13纵),后补充进32军(胶东前指部队),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

这样直观列出可以发现,三野的兵团都是三支野战主力加一支地方或起义部队,“老带新”能迅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是正常现象,可那三支主力是互相“掺沙子”,跟华野原先的兵团截然不同。

兵团司令员四个动了三个,就陈士榘还带了一支指挥过的部队,其他的叶飞跟1纵、宋时轮跟10纵都分开了。王建安接替许世友率领山东兵团征战,但改编后7、9、13这三个纵队全部调离。

这种情况跟其他野战军完全不同,一野部队较少,六个军刚好组建两个兵团。当时其够资格担任兵团司令员的都仅许光达、王震二人,许光达兼第三军军长,王震兼第二军军长。

为了让他们能带自己的老部队,番号就稍微打乱,第一兵团下辖1、2、7军,王震担任司令员,第二兵团下辖3、4、6军,许光达担任司令员。

二野的三个兵团则充分考虑了“山头”因素,第三兵团基本是老太行部队,由资历更出众的陈锡联担任司令员;

第四兵团大多跟随陈赓日久,司令员自然由陈赓担任;第五兵团很多是从冀鲁豫转过来的,司令员由原红一方面军的杨勇担任。

四野将最强的“五虎”分别编入各兵团中,以此平衡战斗力,兵团司令员基本都带着老部队。

三野就像是各方面都综合了一点,但没在一条改革线上深入下去,导致显得有些乱。此举当然会造成弊端,高层肯定能看得到,那为何还要如此呢?

二、无奈的苦衷

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三野本身就比别的野战军要特殊,其“山头”最多、人员组成最复杂,集中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所有的派系。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他都有,陕北红军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八路军他都有;解放战争时期还涵盖了华中、山东两部分。这就注定了他们在人事任命方面要更麻烦。

从华野组建开始,到淮海战役前的曲阜会议,内部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大会小会上首长们也不止一次地批评“本位主义”。

何为“本位主义”?就是将自己的“山头”看得比大集体还重要,关键时刻会产生保存实力的想法。华野因此而产生的争吵可不少。

如果统帅部队的人具有绝对威望那还好说,像一野的彭老总、二野的刘帅、四野的林总,即便下面有意见,他们也压得住。

可三野名义一把手和实际指挥员并非同一人,实际指挥员粟裕资历没有高到能让众人信服的程度,谭震林、许世友、陈士榘、宋时轮等人都与之发生过争吵。

名义一把手陈老总在时还能帮忙协调,然而1948年5月的城南庄会议后,陈老总被调去配合中野工作了,华野这边基本交给粟裕负责。

粟裕很谦虚,坚持不愿意当正职,只是这样一来威望就不够。再加上资历方面的短板,他就很难将整支部队如臂使指。

1949年全军大整编之际,作战任务已不是那么繁重,正该解决这些问题。

把部队打乱短期内看上会影响到协同配合,但长远来看绝对利大于弊,可以打破地域、“山头”界限,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真正凝聚在一起。

新成立的兵团重点考虑的是根据战略来搭配,而不是远近亲疏。中央和粟裕这样做,并非针对谁,毕竟深得粟裕信任器重的叶飞也调离老部队,为了大局,谁都应该做牺牲小我的思想准备。

平心而论,这次整编效果是非常好的,第八兵团在战事平缓后,奉命转为华东军政大学机关,如果放在之前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但已经整编后的部队没有那么多心思,很快就完成了转隶事宜,是效果的直接印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追梦的年

追梦的年

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