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时,曹操手下那么多的猛将,为何无人敢出来反抗

阳阳说历史 3天前 阅读数 28 #推荐

曹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后会被司马懿摘了桃子。曾经的曹营也是猛将如云,夏侯家、曹家的宗亲,哪个不是能征善战?五子良将更是威震天下,为什么司马懿夺权的时候,这些人的后代就没有一个敢起来抗争呢?这事说起来,比戏台子上演的戏码还复杂。

还是先说说曹家自己人吧。曹操在世的时候,夏侯渊、曹仁这些宗亲那是绝对的核心,手里握着兵权,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可到了曹芳那时候,情况就全变了。曹爽掌权后,眼里有的都是自己人,把弟弟们都塞进禁军当大官,曹羲管着禁军,曹训守御林军,曹彦搞情报。至于其他宗亲呢?比如夏侯渊的儿子夏侯玄,本来在雍凉当征西将军,手里有兵有地盘,结果曹爽怕他威胁自己,硬把人调回了洛阳。夏侯玄心里窝火不,但窝火也不敢说。后来司马懿政变,夏侯玄跟着曹爽倒了霉,全家都没了。你说其他宗亲能不心寒吗?要么被架空,要么被排挤,谁还愿意给曹家卖命?

再看那些老将的后代。曹操当年重用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徐晃这些人,他们的儿子后来都干啥去了?张辽的儿子张虎、乐进的儿子乐綝,都跑到司马师手底下当差了,徐晃的儿子徐质更是成了司马昭的先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曹家不行了,跟着司马家才有出路。还有那些谋士的后代,比如陈群的儿子陈泰,钟繇的儿子钟会,都成了司马家的亲信。这些人读了一肚子圣贤书,讲究的是:良禽择木而栖,看着曹爽整天瞎折腾,司马家能稳住局面,自然就换了阵营。

司马懿的厉害就在于:他不是一下子动手的,而是慢慢布局。曹叡的时候,他靠打仗攒威望,平定辽东、抗诸葛亮,手里有了兵权。曹芳上台后,他装病躲在家里,偷偷培养死士。高平陵政变的时候,突然出手控制洛阳,那叫一个狠。更绝的是他玩心理战,骗曹爽说只要兵权不杀人,等曹爽一投降,转头就灭了他三族,吓得其他人都不敢动。对那些不听话的将领,他是又打又拉,愿意跟着干的给好处,敢反抗的直接灭门,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次叛乱,都被他血腥镇压了,谁还敢出头?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士族集团的态度。曹操当年搞“唯才是举”,打压士族,重用寒门,可曹丕为了称帝,搞了九品中正制,又让士族掌权了。到曹芳的时候,士族已经是大树根深了。司马懿本身就是士族代表,人家和士族是一条船上的。你想啊,曹家这么多年一直压着士族,司马家却答应给他们好处,尤其是司马懿政变后,把曹爽的改革全废了,恢复士族的特权。陈群、钟繇这些士族头子一带头,底下人自然都跟着司马家走了,谁还管你曹家死活?

其实还是有人反抗的,淮南三叛就是个例子。王凌想拥立楚王,结果被灭族;毌丘俭、文钦起兵,兵败被杀;诸葛诞守寿春一年,最后还是被司马昭打下来了。但这些人为啥失败?因为他们没得到士族支持。王凌、毌丘俭都是寒门出身,喊破嗓子也没人响应,司马家背后有整个士族集团撑着,要钱有钱,要兵有兵,你怎么打得过?再说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也不是吃素的,用兵厉害着呢,叛乱根本成不了气候。

说起来挺感慨的,曹操一辈子精明,手下猛将如云,结果子孙不争气,把人心都搞散了。那些曾经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领,后代要么为了利益投靠司马家,要么在权力斗争中被边缘化。这就是乱世啊,哪有什么永远的忠诚,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活得好。当曹家的大厦要塌的时候,没人愿意当那个撑着房子的柱子,都想着赶紧找个结实的地方躲起来。你说这是人性的凉薄吗?可能在权力面前,人性从来都经不起考验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阳阳说历史

阳阳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