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病逝后,向守志不愿在悼文署名,聂凤智怒道:对谁有意见?
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病逝,他曾长期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晚年又选择在南京生活,噩耗传开后,南京军区的一众干部都赶来送最后一程。
没过多久,许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也在南京举行,老战友王震从北京飞来后,特意当面叮嘱了聂凤智和向守志:你们联名写篇文章,悼念一下许世友吧。
对于这件事,跟许世友交情极深的聂凤智早有规划,但他没想到的是,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却在最后署名及发表的关头犹犹豫豫,耽误了数日时间。最后还是聂凤智发了一通火,悼念文章才得以刊载。
许世友、聂凤智、向守志都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还是聂凤智的继任者,有这个传承在,按道理来讲肯定会予以诸多照顾,为何向守志却如此反常呢?
一、三位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渊源
1955年军区改制,原华东军区主体成为了南京军区,由许世友出任司令员。他在这个职务上工作了近17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助手就是聂凤智。
两人自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并肩作战,许世友在红4军当团长时,聂凤智在同一个军做排长;许世友在红9军当副军长时,聂凤智是其麾下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在胶东打红一片天,聂凤智1940年时也带着一批干部入鲁,先出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后上前线担任过胶东威海军分区司令员、第5旅旅长。
到了解放战争,聂凤智仍跟随着许世友,许担任9纵司令员时,聂是参谋长兼25师师长;许负责统率山东兵团后,聂继任为9纵司令员。
建国以后那更不用说,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一直是他的重要助手,运动期间许世友本想带着聂凤智一起进入大别山,但聂知道自身的处境,只能拒绝。
后来聂凤智吃了不少苦头,许世友看准时机将他救出,从此两人都过得比较顺利。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丁盛接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仍留在南京。
1977年丁盛被撤职,聂凤智接过重任,5年后,向守志继聂凤智的班,成为新的南京军区司令员。
虽然向守志不似聂凤智那般与许世友关系密切,但他也很崇敬许世友,不想在悼念文章上署名,绝非有什么过节。
早在红军时期,两人就有过联系,当时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发展,出生于四川宣汉的向守志满心投奔革命,但由于年纪偏小被婉拒,他只能先去游击队工作,配合主力作战。
有一次许世友率部在川北被围,碰巧向守志这支游击队在周围活动,意外的杀出帮了许世友大忙。1934年向守志与游击队全部正式参加红军,开始跟许世友在同一支队伍战斗。
抗日战争前期,许世友担任过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向守志是386旅麾下一员。只不过许世友很快被调离,向守志则继续在129师这条发展线上战斗,两人生涯就此错开。
对于许世友这位老首长,向守志始终心存敬意。1985年初,许世友查出血液异常,后来复查时发现肝有问题。
南京军区多次组织医生会诊,但没办法确定究竟是肝硬化还是肝癌,劝许世友去北京住院治疗,许坚决不去,还说要死就死在家里,谁也不能把自己送到医院去。
时间进入9月份,许世友的身体每况愈下,昏迷的时间越来越多,身上也出现了符合肝癌的明显症状。医护人员会诊后认为他必须立即入院治疗,甚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即便如此,许世友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不敢做决定,大家都知道老首长的脾气,担心遭到责骂。
有一次许世友晕倒在家中,本该马上送到医院的情况,还是没人敢做主,甚至许世友的儿子也只能干着急,最后还是向守志拍板:赶紧送去医院,老首长发火是之后的事,有什么问题来找我。
这种关心,非常难得,从中也可看出向守志不存在怨恨许世友,既然如此,为何他接下来又犹豫了两次呢?
二、向守志的担忧,惹聂凤智怒火
许世友病逝后,一众老部下都极为痛心,悼念文章很快就写好。聂凤智审阅过后,送给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希望尽快发表。
向守志的回复是很快,认为应加上徐深吉和罗应怀的名字,这两人也是许世友的老部下,感情非常好。
聂凤智马上亲自去联系二人,对方都同意了,可就在此时,向守志委托秘书联系聂凤智,转达“自己不参加署名”的意思。聂凤智听后沉默半晌,还是按这样说的来做了。
然而,署有聂凤智、徐深吉、罗应怀三人名字的悼念文章,迟迟不见军区报纸转载刊登。聂凤智一开始还没多想,几天后就感觉不对劲了。
他雷厉风行地赶往向守志的办公室,直接问道:你们这种态度,到底是对谁有意见?许司令还是我?这样的问题向守志根本无法回答,只得苦笑,几天后那篇文章终于得以正式报道。
其实向守志也有难处,他身处的位置注定了很多事情不能凭个人喜恶去做。许世友有件事情在当年还是有争议的,即他得到中央特批允许土葬。
当时移风易俗正在全国进行,如果向守志这种在职的大军区司令员也大张旗鼓地悼念许世友,那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发出质疑的声音?有了这个特例,那别人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特例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邓公为了尽可能减少争议,曾要求许世友葬礼低调进行。所以不署名也好,推迟发表文章为好,向守志也是无奈才为之。
历史上南京军区本就跟许世友很亲密,中央已经破例,南京军区再那么积极,势必惹得更多风言风语。为了不引起风波,向守志只能慎之又慎。
要是论个人角度,向守志对许世友还是很有感情的,2006年的一件往事足以体现。
这年向守志的一本回忆录要出版,当他得知出版社将价格定为58元一本时问道:“许世友老司令员的书是多少钱一本?”
听到“50”的答案后,向守志连连摇头:我的书价格不能超过许世友老司令员的。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一再解释是“书本更厚、内容更多、物价上涨”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向守志坚持不肯退步。
最终,向守志的书定价为47元,他这才点头同意发行。此事能看出一点——向守志对许世友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不会有人走茶凉的情况出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