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用数智工具为“招服一体化”赋能增效?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政府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也是最近各地区都在抓“招服一体化”的动因。这种“招服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更深刻影响着产业升级、创新生态构建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塑。
在此背景下,把“企业服务”作为招商的核心抓手,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吸引力,实现从“政策招商”向“服务招商”的进阶。在此,笔者结合国内部分地区的做法和近期咨询体会,介绍分享几个“利用数智工具-提供企业服务-赋能招商落地”的成功案例及实操策略。
策略一:精准匹配
构建“精准需求画像+靶向服务包”的匹配体系
积极开展企业需求智能诊断工作,如开发“招商服务雷达系统”,通过AI分析企业公开数据(如专利、招聘信息、供应链布局),预判其扩张需求。
案例:苏州工业园利用“AI招商引擎”提前识别某半导体企业扩产需求,针对性提供洁净厂房定制服务,促成10亿美元项目落地。
这个案例的关键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半导体企业扩产需求。
首先“AI招商引擎”通过“靶向监测指标”中的“设备采购信号”分项,抓取到目标企业向ASML追加订购5台EUV光刻机(单价超1.2亿美元),结合其现有产能利用率达95%,预判需新增3万片/月晶圆产能;其次通过“人才储备动向”分项,获取企业官网招聘信息显示,洁净室工程师岗位数量环比激增200%,且职位要求中新增“12英寸晶圆厂建设经验”;最后通过“供应链重构迹象”分项,获悉该企业关键供应商(如日本信越化学)在苏州保税区的仓储面积扩大30%,预示就近配套需求上升。
其次“AI招商引擎”通过“需求验证机制”中的“智能访谈机器人”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分析企业高管公开演讲内容。例如,CEO在SEMICONChina提及“计划在中国增加先进制程投资”,触发系统预警;同时采用“产业链交叉验证”方式,得到当地设备商反馈,该企业要求将交货周期从180天压缩至90天,侧面印证扩产紧迫性。
复盘“10亿美元项目落地关键第一步”的时间节点为:
2022年Q3:AI招商引擎首次预警企业扩产意向;
2022年Q4:苏州招商团队主动接洽,提供《定制化落地方案》(含厂房设计图、环评预审报告等);
2023年Q1:企业考察团实地验证,确认厂房规格完全匹配28nm以下制程要求。
该项目落地后,不仅为苏州工业园带来直接经济贡献(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超50亿美元,贡献税收4.2亿美元/年),也产生了巨大的行业影响力,带动上下游20家企业入驻园区,形成300亿规模的特色集群。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使苏州工业园28nm及以下制程产能占比提升至全国35%,巩固了长三角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还推动了国产设备的验证进程(北方华创刻蚀机在此项目实现首次大规模商用)。
下图:10亿美元项目落地官网信息(文章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图片来源:parkworld)
案例启示:“AI招商引擎”使项目对接窗口期提前9-12个月,决策效率提升3倍,真正实现了把对企业需求的“被动响应”变成“主动预见”。由此可见,在半导体这类高度复杂产业中,“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护城河”。
建议在企业需求智能诊断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模块化服务产品超市”,将服务拆解为“基础服务包(工商注册等)+特色模块(如生物医药企业的动物实验绿色通道)”,企业可在线进行自助组合。
策略二:数字中台
搭建“数字化招商服务中台”
“数字化招商服务中台”可以包括一个产业地图智能推演系统和一个虚拟园区沉浸式体验大厅(元宇宙招商大厅),前者能够高效整合土地、能耗、人才等几十项维度数据,生成企业选址最佳方案;后者则可以让企业高管通过VR考察厂房、模拟生产动线,关键条款谈判同步上链存证。
案例:深圳光明区通过“产业用地智选平台”系统,助力华星光电T9项目(第11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生产线)3天锁定地块,刷新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速度纪录。
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数字化治理工具对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招商的颠覆性变革。
首先,华星光电T9项目的需求存在较大挑战:在技术需求层面,需建设全球首条8K+120HzOLED产线,厂房承重需达1200kg/㎡,抗震等级8级,配套110kV变电站;在空间需求层面,用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要求地块形状规整(长宽比≤1:3),邻近高快速路;在时间需求层面,需在2023年Q1完成选址,否则面临技术迭代风险。
而传统的人工选址则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痛点,如人工筛选地块需跨部门调取27类数据,平均耗时14天;土地权属、生态红线等边界条件复杂,易产生合规风险;多地块比选缺乏量化模型,决策依赖经验判断。
因此,在这种具备相当挑战的企业需求面前,“产业用地智选平台”系统的优势就被充分显示出来了,在这个系统的“数据底座”中,包含三类数据:一是空间数据,不仅整合国土“三调”数据、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精度±0.5米)、地质灾害评估等,还能够接入实时交通流量、电网负荷、5G基站分布等动态数据;二是产业数据,包括产业链图谱(涵盖显示面板行业368家上下游企业地理分布)和生产要素价格(水电气成本、产业工人通勤半径热力图);三是政策法规库,内置47部土地法规、82项产业准入标准,实现自动合规审查。
通过“产业用地智选平台”系统的“智能匹配引擎”,进行参数化建模,即可以将企业需求转化为256个量化指标(如地块形状系数=周长²/(4π×面积)),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再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历史选址案例训练推荐模型),便可以将选址准确率提升至92%(传统方法为68%)。
复盘“华星光电T9项目”3天极速选址全流程:
Day1:需求数字化解析:包括智能问卷采集和3D需求建模;
Day2:全域地块智能筛选:包括初筛阶段(从光明区183个备选地块中,依据37项硬约束(如容积率≥2.5)筛选出12个候选地块)、精算阶段(对候选地块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模拟)、风险预警(发现B-07地块下方有未登记的军用光缆,触发红色警报);
Day3:可视化决策支持:包括数字沙盘推演和智能谈判辅助。
随着该项目的落地实施,也标志着光明区在招商工作上取得了三个新成效:一是效率突破,选址周期从行业平均45天压缩至3天;二是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55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300亿元,并带动光明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三是制度创新,形成《产业用地智能选址标准》等5项地方标准,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
下图:华星光电T9项目极速拿地信息(图片来源:eet-china)
案例启示:“产业用地智选平台系统”的核心创新点在于,首创“产业-空间-政策”耦合模型,将选址决策从定性判断升级为定量计算,可谓实现了“空间经济学算法突破”;同时它集成BIM+GIS+CIM技术,实现从地下管网到空中航道限高的全维度仿真,是一个真正的“全要素即时模拟”;最重要的是,它还运用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土地历史遗留问题100%可追溯,实现了“风险穿透式管理”。
深圳光明区的实践表明,产业用地资源配置已进入“算法定义效率”的新时代。这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招商模式,不仅重构了政府服务范式,更在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开辟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策略三:数据海关
构建“国际数据服务枢纽”创新机制
案例:海南自贸港通过构建“国际数据服务枢纽”创新机制,成功吸引了20家跨国药企设立研发数据中心,成为全球生物医药数据治理的标杆。
这一案例举措不仅破解了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难题,更重塑了亚太地区医药研发产业链格局。
“国际数据服务枢纽”的核心架构主要包括“政策制度创新”和“技术支撑体系”两个方面,其中,“政策制度创新”涵盖《跨境数据“白名单”制度》(制定《海南自贸港医药研发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明确除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外,临床试验数据、药理毒理数据等15类数据可自由流动),并设立“离岸数据特区”,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设立“数据海关”,允许跨国药企建立独立数据服务器集群,物理隔离于境内互联网。
而“技术支撑体系”则包括“区块链存证平台”(采用HyperledgerFabric架构,实现研发数据全流程上链存证,满足FDA21CFRPart11电子记录合规要求)和“隐私计算矩阵”(部署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系统,确保默沙东与恒瑞医药联合研发时,原始数据不出域即可完成模型训练)。
因此,“国际数据服务枢纽”的核心架构能够有效解决跨国药企的核心诉求,包括采用“分权存储机制”(辉瑞新冠疫苗三期试验数据采用“中国境内存储元数据+新加坡存储完整数据集”模式,既满足中国《数据安全法》又符合EMA(欧洲药监局)审查要求)和“合规审计沙盒”(罗氏制药利用虚拟化环境,使全球总部可实时审计海南研发数据,同时确保数据不离开自贸港物理边界)化解“数据主权矛盾”。同时,这个架构还能够通过“同步多中心临床”模式,实现中、美、欧三地临床试验数据实时汇聚,帮助强生的新药上市周期从5.5年压缩至3.8年,达到“研发效率倍增”。
海南自贸港通过构建“国际数据服务枢纽”创新机制,不仅促使产业集聚(20家跨国药企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30亿美元,带动本土CRO企业产值增长220%;同时建立亚太最大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库,收录500万例亚洲人群健康数据),还使中国参与制定《RCEP医药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并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区域准则,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该行业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案例启示:海南自贸港通过“国际数据服务枢纽”构建了“制度开放-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不仅破解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数据治理困局,更在全球数字规则制定中嵌入了中国坐标。
下图:海南自贸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图片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的共同特点,都充分展现了“利用数智工具-提供企业服务-赋能招商落地”策略和成效。通过将企业服务从“配角”升级为“主角”,不仅能实现招商效率倍增,更能够构建“以商引商”的裂变生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招商竞争的本质,就是服务生态系统的成熟度比拼。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撰 稿:严 含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