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杨武学涉黑涉恶案
杨武学的犯罪生涯始于上世纪末。1999年,他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04年刑满释放后立即纠集刑满释放人员孙正新、王卓等人,于2007年成立“民杨地产”。这家公司表面从事房地产开发,实则成为暴力敛财工具。例如,在韩城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杨武学指使手下通过“软暴力”手段操控招投标。他们先是派人伪装成普通市民,在竞争对手竞标现场举牌抗议,随后以“环保不过关”为由向监管部门恶意举报,迫使对方退出。最终,杨武学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强占土地,并转手倒卖获利1.2亿元。
该组织架构严密,杨武学为绝对核心,下设“行动组”“财务组”“公关组”。骨干成员王卓负责暴力执行,曾带人持钢管打砸拒绝拆迁的村民房屋,致3人重伤;孙正新主管资金洗白,通过注册12家空壳公司,将非法所得转化为“工程款”“咨询费”;程华胜则专门渗透基层政权,通过贿选操控村干部,2012年某村换届选举中,他向村民发放“误工补贴”每人500元,同时威胁“选错人全家不得安宁”,最终使3名候选人成为其傀儡。
二、暴力与腐败交织的犯罪网络杨武学涉黑组织的犯罪手段兼具暴力性与隐蔽性。在韩城市某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因村民拒绝接受每平方米1500元的补偿标准,王卓带领打手将村民李某拖至工地活动板房,用老虎钳拔掉其3颗牙齿,并拍摄视频威胁其他村民。最终,该地块被强占后建成高档小区,杨武学获利2.8亿元。同时,他通过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将集体土地变更为商业用地,仅此一项便侵吞国家土地出让金1.7亿元。
腐败网络为该组织提供“保护伞”。2009年,韩城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调查杨武学涉黑线索,时任局长张龙通过私交收受其姐夫60万元现金及茅台酒10箱后,下令暂停调查。专案组虽发现杨武学涉嫌10项罪名,但因张龙干预,案件被搁置长达10年。期间,张龙还将杨武学犯罪证据中的关键账本调包,导致后续侦查困难重重。直至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该案才被重新立案侦查。
三、基层政权的系统性渗透该组织对基层政权的渗透已形成完整链条。在韩城市某镇,杨武学通过“捐款修路”名义向村委会账户打入200万元,随后要求提名3名候选人。选举当天,其手下在投票站外“巡逻”,对持反对意见的村民进行“劝导”。最终,该镇连续三届村委会主任均成为其利益代言人,甚至在镇政府会议上公开宣称“民杨集团的事就是镇里的事”。
更隐蔽的手段是“政商旋转门”。杨武学将刑满释放人员安排进政府部门,如原骨干成员苟西成出狱后,通过行贿成为镇城建办主任,在审批民杨集团项目时故意“遗漏”消防验收环节,导致某小区发生火灾时消防通道被锁,造成2死5伤。事后,杨武学仅赔偿死者家属30万元了事,而苟西成则获得“业绩突出”表彰。
四、扫黑除恶的攻坚与财产处置2019年3月,全国扫黑办将杨武学案列为第六批挂牌督办案件。渭南市公安局成立80人专案组,历时15个月梳理出117起违法犯罪事实。关键突破来自财务组电脑中的加密文件,显示杨武学通过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资金3.2亿元,并在瑞士银行开设匿名账户。同时,专案组发现张龙在2010年虽上交50万元赃款,但刻意隐瞒剩余10万元及烟酒礼品,最终被认定为“虚假退赃”。
2020年6月30日,法院判决杨武学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11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财产处置环节中,韩城市政府成立专班,对民杨集团旗下32处房产、17家公司股权及2.3亿元银行资金进行清查。其中,杨武学在海南三亚的2套别墅被查出实际购买价为8000万元,但申报价格仅为1200万元,涉嫌巨额资产来源不明。
五、长效治理机制的建立案件宣判后,陕西省推出“一案三查”机制:查犯罪事实、查“保护伞”关系网、查行业监管漏洞。在杨武学案中,除张龙因受贿罪、徇私枉法罪获刑八年外,另有3名公职人员因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针对房地产领域乱象,韩城市建立“土地出让联审制度”,要求国土、住建、税务等部门对涉黑企业“一票否决”。2021年,该市对近五年出让的237宗土地进行复查,撤销12家涉黑企业开发资质。
六、社会影响与警示意义杨武学案的判决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案件宣判当日,韩城市人民法院外聚集上千名群众,其中多位曾遭其迫害的村民手持横幅“感谢党扫黑除恶”。该案被最高法列为典型案例,其审判经验在全国推广。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陕西省此后三年涉黑案件发案率下降4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至98.3%。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