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冬京元 2周前 (04-25) 阅读数 0 #社会

看每日法律资讯,知天下法律大事,欢迎关注国咨法听

【高层法治动态】

【最高检:侵犯商业秘密类犯罪数量持续增加】

4月23日,最高检举行“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通报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整体情况,发布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会上介绍,侵犯著作权类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类犯罪数量持续增加,增幅较大。(来源:红星新闻)

【国咨说】

最高检调查显示,侵犯商业秘密及著作权类犯罪数量持续攀升,反映了当前商业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的境况。检察机关通过发布白皮书与典型案例,释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明确信号。笔者在此建议各企业完善内部保密制度,通过技术加密、竞业限制等措施防范侵权风险,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大对恶意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力度,以震慑违法行为。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题发布3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人民法院依法加大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于跨省(直辖市)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从重处罚。(来源:最高法)

【国咨说】

最高法发布涉固体废物污染典型案例,明确对跨省非法处置放射性、有毒物质等行为从重处罚。体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警示企业需严格履行环保合规义务,避免为降低成本铤而走险。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固废全流程溯源机制,行政机关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形成刑事与行政责任衔接的立体化追责体系。

【国内热点】

【广东:商家销售四千斤添加硼砂猪肉丸,获刑三年四个月】

据报道,为保证猪肉丸的卖相和口感,吴某陆续购买约45斤硼砂,添加至生猪肉酱和熟猪肉丸中并对外销售。2024年9月,该店被公安机关查获。截至被查获,吴某共销售添加硼砂的生猪肉酱和熟猪肉丸约4000斤,销售额约人民币9万元,共获利1万元。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18万元,追缴违法所得1万元。吴某不服,提起上诉。揭阳中院审理后遂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来源:杭州日报)

【国咨说】

本案凸显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刑事风险,即使未造成直接健康损害,只要行为符合“明知+违法添加”要件即构成犯罪。食品生产者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摒弃“行业潜规则”思维。同时,监管部门可尝试推广“食品安全溯源二维码”技术,实现原料采购、加工流程透明化,以技术刚性倒逼生产合规。

【江苏:非法倾倒4800余吨建筑垃圾,主犯被判三年】

日前,最高法发布3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据了解,吴某友、邓某等人在未取得建筑垃圾消纳批准手续、未采取环保防护措施情况下,将上海多处建筑工地的4800余吨混合垃圾运至江苏的两处废弃鱼塘,进行倾倒并覆土掩埋。东台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吴某友、邓某等人其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法院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分别判处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罚金。(来源:光明网)

【国咨说】

该判决将土壤修复费用、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纳入犯罪成本计算,确立“环境损害量化评估+修复责任强制履行”裁判规则。此案为企业敲响警钟:建筑垃圾处置需严格遵循《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跨省转移联单制度,擅自委托无资质单位处理将面临刑事连带责任。建议行业内部建立“绿色供应链”机制,优先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监管部门可运用遥感监测+区块链存证强化倾倒行为追踪。

【国际热点】

【新加坡:男子偷妻子逾9万元名牌包抵押赌博,判监三个月】

据报道,陈某平生意失败后,沉迷网上赌球,输钱后多次趁妻子不在家,偷走总值逾9万3000元的多个名牌包和金饰,并将所偷物品抵押套现后用来赌博。期间,陈某平面对妻子质问时承认偷窃,妻子随即报警。陈某平面对四项偷窃和一项抵触赌博管制法令的控状,他承认其中两项。法官将余项控状纳入考量后,判其坐牢三个月。(来源:联合早报)

【国咨说】

陈某窃取妻子奢侈品抵押套现后赌博获刑三月,新加坡法院的判决明确了婚姻关系不豁免盗窃罪责。该判决平衡了家庭伦理与财产权保护,警示家庭成员不得擅自处分共有财产。建议我国相关法律可以参照完善婚前财产登记制度,另外,金融机构对贵重物品抵押应强化身份核查,防范婚姻内的财产侵权行为。

【学者观点】

【王涛(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法学系副教授):通过“理念—规则—实践提出制度重构】

新质生产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深刻重塑着生产关系,传统法律体系开始受到系统性挑战。立足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变革的影响深入至法律主体地位界定、权利客体范畴拓展、法律关系重构等多个维度,使传统法理范式面临全面革新。应对智能革命的挑战,法治现代化须实现三重转型:一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构建人机协同的法律本体论;二是建立开放动态的规则体系,以前瞻立法、柔性规制回应技术迭代;三是推进法律形式与技术逻辑深度融合,促进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文化重塑协同发展。

以美国对中国的DeepSeek大模型实施技术遏制措施为研究样本,立足“技术—制度”互构的分析框架,通过“理念—规则—实践”三个维度的系统考察,剖析新质生产力语境下法治变革的理念重塑,并提出制度重构的路径。(来源:《东方法学》2025年第2期《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法治范式转型——以DeepSeek为例》)

【国咨说】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模糊了传统法律主体边界,如算法决策致损时责任主体认定困境。对此可以通过立法引入“有限法律人格”制度,对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AI系统设定权利能力限制性清单,明确研发者、使用者与系统的责任梯度划分。司法实践中可参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分类监管模式,对医疗、金融等高危领域AI实施算法备案与伦理审查双轨制。

【本期资讯团队】:

资讯编辑:张一诺 任鹏鸽

国咨说:实习律师司雪晴

【服务热线】如需咨询法律问题,可私信留言评论沟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冬京元

冬京元

感谢大家的关注